张召建是一名有支教情怀的援藏干部,他进入教师队伍后不久就参加了支教工作,后来又在新疆支教一年。当2019年得知选拔第九批援藏干部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支援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几乎成了张召建一生的追求和梦想。
张召建(右一)在援建项目施工现场。 资料照片
一次支教经历带来的触动
1993年刚踏上讲台,张召建就响应教育局提出的“百名县直学校优秀教师去山区学校支教”号召,来到了较为偏僻的白塔乡魏家沟中学支教。正是这次支教活动中的一次家访,让他埋下了一生支教的情结。当他一路打听来到那名学生家中时,他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
“家里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居住的院子像极了牛棚,破烂的两间房屋,一间堆满了杂物,另一间里面只有一张老式的木床、一张快要散架的圆形饭桌和4个小木凳。”张召建说,此情此景让他产生了深深的疑问:在相对富裕的山东农村竟然还有如此困难的家庭?那在经济相对薄弱的边疆地区会是什么样子呢?
“不管怎样,我要尽最大努力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个念头从此植入张召建的脑海,并没有随着1年支教生活的结束而消失。
结束支教后,张召建开始默默资助贫困学生。他有时送衣服给学生、不定期喊学生到家中吃饭、资助学生钱财,有几个家远的学生在等待大学通知书时甚至吃住在他家里半个多月。还有几个学生大学毕业找工作期间家中困难,他毫不含糊地掏出钱帮学生解决眼前的困难,压根就没想到要回报。
“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就是老师的最大快乐。”张召建经常这样说。
截至目前,张召建资助了近百名困难学生,帮助他们最终完成学业,如今这些学生已奋斗在不同的岗位上,大多成了单位的骨干。另一方面,张召建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以生存技能很重要,在精神思想上帮助学生才是真正的帮助,而这需要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于是,他刻苦钻研业务,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学生的教育教学路子,最终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获得了“市优秀教师”、“市教学能手”、“市优质课一等奖”、“市教学先进个人”“市骨干教师”、“振兴淄博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张召建(主席台右一)在学校上党课。 资料照片
援疆援藏让他延续支教梦
通过自己的拼搏努力,张召建的教学教育能力逐步提升,他成了一名有思想的教育者。
2014年暑假前,淄博市教育局选派援疆教师的通知发到了学校,张召建主动提交了申请。8月底,他作为援疆教师的领队踏进了新疆克孜勒苏克尔克孜自治州第二中学的校园,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疆生活。
挂职副校长的张召建带领四人小组克服时差、气候、生活习惯等诸多困难,铺下身子扎实工作,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影响当地教师。经过一年的努力,克州二中的高考升学率实现了翻番。为此,援疆结束时,自治州党委、政府向淄博援疆四人每人授予了“优秀援疆干部人才”荣誉称号。
2019年7月,经过组织部的层层选拔,作为淄博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成员之一,张召建来到了珠峰脚下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昂仁县开始了援藏工作。
张召建挂职昂仁县中学的副校长,主要协助校长完成师资培训工作。入职以来,他通过与学生和老师的座谈深入调研学校校风、学生学风、教师教情,摸清学生学习难点和教师发展短板。通过新老教师帮扶结对、汉藏老师帮扶结对提升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读书会等活动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举办示范课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还通过专题党课的形式向管理人员和老师介绍山东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
一年来,张召建和同事不知翻越了多少座海拔4000米到5000米的高山去乡下调研、慰问。尤其是大雪封路时,其困难可想而知,昂仁的雪域高原到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尽管吃了不少苦,但看到一系列公益活动后藏族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看到经过自己努力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在发生可喜的变化时,张召建欣慰地说:“一年的援藏工作,让我觉得支援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不再是一个梦,而是一种情结。”
“你已经下过乡、援过疆、进过藏,以后还会继续你的支教生活吗?”
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召建说:“我虽然上过山、下过乡、援过疆、进过藏,我的支教足迹已经踏遍了祖国三分之一国土,但支教不仅是一种情结,更需要激情,如果身体允许,我希望在我退休时能加入教育部的‘银龄计划’。”(注:2018年,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关于印发《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从2018年起,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一批优秀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发挥优秀退休教师引领示范作用,为农村学校提供智力支持,帮助提升农村学校教学水平和育人管理能力,缓解农村学校优秀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矛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收入不高,但精神富足,这就是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张召建。
张召建(左二)和援藏医生在一起。 资料照片
张召建(右)看望帮扶对象。 资料照片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晓明 王兵 韩凯 通讯员 张召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