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在淄博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的培养选树百名“淄博金牌工匠”活动中,刻瓷传承人、山东工艺美术大师刘永强入选2020年度“淄博金牌工匠”。“不负韶华再出发,开启刻瓷新篇章!”这项殊荣让传承刻瓷技艺36年的刘永强流下了热泪。
分配到瓷厂研究所开启创作路
在淄川区昆仑镇昆山社区有一个明显地标,是刘永强曾经就业的老国企淄博瓷厂留下来的一座有年代感的小楼,多年来刘永强的工作室就坐落于此。这座小楼和小楼里的工作室承载着刘永强在刻瓷路上所有的奋进、收获、喜悦及艰辛。
1985年,刘永强从当时的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毕业,如愿分配到了当时的山东淄博瓷厂科研所工作,这个厂是当时山东省陶瓷行业样板厂,像这样的厂当时全国只有两个,是建国后淄博刻瓷艺术发展的核心要地之一。进厂后,刘永强抓住一切机会,刻苦学习,在陶瓷上作画,在陶瓷上写字,经过扎实的学习,很快承担起了所里的工作。后来,他又在张明文、李梓源、董善习和吕泉等国家级大师影响带动下,开始研究刻瓷艺术,要将这项技艺传承发扬下去。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人们对陶瓷艺术界肖像刻瓷还认识不足时,我就开始尝试探索,练就了一套过硬的一刀准刻瓷艺术手法。”刘永强刻制的肖像和工笔人物作品,刻画细微,布局严谨,人物清丽莹洁,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获誉无数。他曾为外国元首刻制肖像,被作为国礼赠送。
在继承传统陶瓷文化的基础上,刘永强大胆创新,创作了大量中西结合,古典与现代结合的陶瓷艺术精品。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他的刻瓷艺术创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刻制的《二战风云人物》、《中华百帝图》、《春归图》、《清明上河图》等作品颇具影响力,分别荣获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
企业倒闭 他成立工作室
上世纪90年代,众多企业面临经济大潮冲击,淄博瓷厂也不例外,从生产时断时续,到90年代末宣告破产。丢下刻刀另谋生路还是坚持下去?当时的刘永强踌躇不定。后来,在妻子的鼓励下,刘永强在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继续坚持创作和追求。“我不能放下手中的刻刀,也不能丢了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份手艺。”刘永强下定决心,不仅把刻瓷技艺传承下去,还要不断创新发展。
为了方便创作,他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工作室的成立,让他对陶瓷艺术的坚守有了新的憧憬和动力。“成立工作室后,社会对我创作作品的邀约不断,人物肖像订单接踵而来。”这让刘永强更加确信,坚守下去是对的,刻瓷这项传统艺术的魅力并没有减弱。“更没有想到是,我从企业破产下岗后,人生发展有了更广阔的天地,我重树信心,被激发起新的热情,以更旺盛的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刻瓷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刘永强回忆说。
上下求索推陈出新
在长期的刻瓷艺术实践中,刘永强经过刻苦学习和摸索,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 深入研究刻瓷艺术与中国画、篆刻、西洋油画之间的关系。将其它艺术手法灵活运用于刻瓷艺术之中,从而将自身的刻瓷艺术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作品既表现出了金石艺术的各种刀法,又体现出了中国画的线条笔墨功力和韵味,走出了一条具有个人艺术风格特征的新路子。
1999年,历时3年,刘永强在20块300×270mm的坚硬光洁的瓷板上刻制出《清明上河图》,艺术地再现了宋代张择端的绘画巨作,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尚属首创,既有国画的笔墨效果,又有强烈的金石韵味,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赞赏,央视等媒体纷纷对该作品进行了报道。
大型刻瓷瓶《清溪访友图》,其刀法粗狂时偶见绷瓷,刀法精细时细致如微,细细品味,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山水秀色》刻瓷瓶在第五届全国刻瓷艺术作品评比大赛上获得金奖,刻瓷《500罗汉》在2015年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荣获金奖。
“这些奖项给我我工作征途上加了助燃剂,我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此时的刘永强已经开始琢磨如何继续向前推进。
实现鲁青瓷追逐梦想
2008年,刘永强就萌发了制作发展鲁青瓷这项传统技艺的想法。多年来,他一有时间就研究学习淄博瓷厂科研所工作时积累的鲁青瓷知识书籍和配方,走访请教专家和当年研制生产鲁青瓷的老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近两年的准备,2010年初,刘永强终于建起了属于自己的鲁青瓷实验室,经过半年的摸索实验,探索出了适合在滑石坯体上施釉的配方,终于研制出光华朗润的鲁青瓷。
为了发展鲁青瓷新作品,实现生产鲁青瓷的梦想,2014年初,刘永强设计烧出了《追梦》鲁青瓷双马浮雕瓶,实现了鲁青瓷生产工艺上的重要突破。
鲁青瓷的烧制成功,为在刻瓷领域创新,创作传统文化题材的大型作品奠定了基础。刘永强创作刻制的鲁青瓷大瓶《敦煌礼佛图》,是当今最大的鲁青瓷刻瓷大瓶,特点是借助瓶的细高造型及弧线造型,大胆采用了纯线刻手法,该作品在山东省陶瓷艺术创新评比中被评为一等奖。鲁青瓷刻瓷瓶《十八罗汉》、《观音像》和《孔子像》等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受到高度关注。
叮叮当当,万刀雕刻,刻瓷的制作过程漫长复杂,一件作品往往需要花费一个月以上甚至几年的时间来完成。但刘永强一直相信一句老话,“吃得多大苦,就有多少福。一切的磨难,最终都将成为财富。”刘永强先后有40多件作品在全国陶瓷创新评比中获金奖、一等奖,有100余件作品在全省陶瓷创新评比中获大奖。刘永强先后被评为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 “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导师、山东省轻工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杰出青年陶瓷艺术家、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省山东工艺美术大师、淄博金牌工匠、淄博市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工作室升级陶瓷艺术博物馆
一尘不染的灰色地面,明亮的展厅,灰蓝色调的艺术装修风格,如今的刘永强工作室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将要打造成为淄博永强陶瓷艺术博物馆。目前,300平方米的陶瓷精品展览室已完成,实际操作室、研发中心、多功能视频室正在建设中。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作品研发、陶瓷文化传播交流、陶瓷技能教育和学术研究、淄川陶瓷史和淄博瓷厂大事记展览于一体的新型陶瓷艺术博物馆。
“在这里我们还将进行陶瓷制作互动,向人们展示着淄川陶瓷文化。特别是以陶瓷烧制技艺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辉煌,为营造淄博陶瓷艺术大文化格局,实现淄博陶瓷艺术大文化传承、宣传和推广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刘永强介绍说。(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甜 报道)
刘永强陶瓷艺术博物馆展厅一角
刘永强介绍他的瓷板画《溪山松风图》
刘永强作品之《五岳之首》
刘永强作品之《五百罗汉图》
刘永强作品之《清溪访友图》
刘永强作品之《霜落云端万壑幽》
刘永强向记者介绍他的刻瓷作品
刘永强正在进行刻瓷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