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滨州农商银行:“小小冬枣”蕴藏产业转型梦想

2020-07-28 10:43:16 来源: 鲁中晨报 举报
0
分享到:
T + -

“小冬枣,大产业。”山东省沾化区下洼镇,是远近闻名、享誉全国的“冬枣之乡”,在这里,冬枣的种植、销售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每年冬枣丰收季节,来自天南海北的客商便会齐聚下洼镇,那也是一年之中当地最为繁荣忙碌的时期。

但近年来,由于种植规模零散、技术老旧,销售利润微薄、渠道单一、冬枣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农户收入始终差强人意,当地冬枣产业渐渐不复往日兴盛。为推动农户增收、推进乡村振兴,当地政府提出了植株育新、产业转型的新思路。在金融扶持产业转型、推动地方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滨州农商银行下洼支行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下洼镇西孙村,是当地知名的冬枣种植大村,全村种植冬枣1400余亩。西孙村村委书记孙洪岐,也是当地冬枣种植农户之一。孙洪岐原种有7亩一代冬枣,亩产约2800斤。一代冬枣口感不够脆甜,且利润微薄,易受狂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侵袭。经过植株嫁接改良的二代冬枣,加配冬枣大棚种植技术后,口感清冽甘甜,深受市场欢迎。然而,引进二代冬枣及大棚技术的费用较为昂贵,多数村民难以负担高额的成本投入。因此,多年来,在对外销售的过程中,多数枣农收入微薄,经济状况始终难以有效改善。

为有效扶助三农、推动农户增产增收,滨州农商银行下洼支行选取西孙村开展整村授信走访活动。在与村书记孙洪岐交谈过程中,下洼支行了解到西孙村这一生产发展困境,决定发挥金融力量,帮助当地村民扩大规模、拓展销路,支持村民增收致富。经过沟通对接,孙洪岐怀着忐忑的心情,办理了滨州农商银行5万元信用贷款,用于冬枣种植。有了充裕资金的他,再度承包了6亩土地,在自家的土地上盖起了冬枣大棚,引进了嫁接改良后的二代冬枣植株,成为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二代冬枣亩产约2000余斤,产量虽较上代有所下降,但口感清冽甘甜,深受市场欢迎。特别是经大棚技术种出的冬枣产品,每斤售价近20元,农户收入状况大为改观。有了孙洪岐的示范带动作用,西孙村第一批冬枣种植农户开始尝试植株改良及大棚引进。滨州农商银行及时对接枣农生产需求,提供信贷资金援助,已累计为西孙村办理冬枣种植贷款16笔、金额66万元,西孙村也因此成为了当地大棚推广、产业转型的示范村。滨州农商银行金融助农推动增收致富,获得了地方政府和群众的一致赞誉。

此外,滨州农商银行还积极拓宽冬枣产业销售渠道,帮助枣农想办法、找出路。通过金融资金帮扶,强化经营引导,鼓励冬枣代收代办,支持枣农延伸冬枣冻干、榨汁、蜜饯加工等产业上下游项目,协助构建完善产业链条。以打造“冬枣主题银行”为契机,结合滨州农商银行自建的“智e购商城”电商平台,充分对接购销需求,为买卖双方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帮助枣农拓展销路、增收致富。

“心系三农谋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滨州农商银行将始终秉持初心、笃定前行,认真履行金融精准扶贫政治责任,扎实推进产业帮扶脱贫致富。用脚步丈量乡村热土,用坚守见证脱贫变化,滨州农商银行永远在路上。

记者 姚行彬 通讯员 张帆 报道

AY 本文来源:鲁中晨报 责任编辑:田望月_SD420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