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25日,“南海新姿——镜头里的威海南海新区”大型新闻摄影采访活动暨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年度理论研讨在威海南海新区举行。
短短三天时间,来自全省30余家媒体的总编辑、摄影部主任、摄影记者以及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的理事、会员齐聚威海南海新区,树立行业先进和业务标杆,表彰了2020年山东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纪实摄影师;选址威海南海新区,设立山东新闻摄影学会威海南海新区影像工作站,作为山东新闻摄影工作者首个走基层,强“四力”联系点;同步开展以“南海新姿”为主题的大型新闻摄影采访活动,这是山东新闻摄影工作者践行新时代新闻工作者职责与使命的切实举措,也是聚焦南海新区改革攻坚、创新发展的一次集体行动。
《蓝湖蓝夜》 韩军 摄
《手牵手》 郭尧 摄
本次峰会旨在为大家搭建一个展示才华,引领潮流的一个平台。年度峰会通过系列的采访、研讨、评比和讲座等研讨活动,让与会代表进行脑力风暴,提升业务理论与技法,在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和山东故事中,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引领融媒潮流。
《多彩流水线》 唐克 摄
《活力南海》 贾亮 摄
《南海之滨》 王世翔 摄
《抛竿》 贾亮 摄
融媒时代,如何守正与创新是广大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共同课题。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刘军表示,南海新区作为一个新城新区,生态优美、新兴产业聚集,处处都彰显着青春的活力,给摄影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学会在这里设立影像工作站,开展同场竞技的采访活动,目的是奉献一个现代化新区从荒野到繁华的影像记录,全方位展现新闻摄影鲁军的最高业务水准。
《南海我来了》 王剑 摄
《和乐生活》张中 摄
《待丰年》 李默摄
《见微知著》 苏昕 摄
在这次同场竞技的采风活动中,与会代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用自己的镜头和独特的视角抒发自己最有感触的情怀,用精美作品讲述一个盐碱滩上神奇的嬗变,展现一个美丽新区最精彩的时代影像,讲好山东故事,展现了山东新闻摄影记者的最高水准。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贾亮)
《一只口罩的诞生》任小杰 摄
《幸福生活”舞“起来》 李建辉 摄
《威海好女婿》 王晓峰 摄
邂逅瑰丽南海
威海南海新区概况:
威海南海新区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东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山东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区域,是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建设的海洋经济新区。核心起步区160平方公里,东部依托南海新港,建设临港产业区;西部依托生态资源,建设旅游度假区;中部两河环抱,建设综合商务区,着力建设富有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滨海新城。
区域周边交通路网四通八达,区内建成“五纵四横”骨干交通路网。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开放港口、国际机场一应俱全。青威高速、荣乌高速穿境而过,规划建设莱荣高铁设威海南海站,正在建设的南海新港远期规划为30万吨级,是中国大陆距韩国、日本最近的大型港口。
南海新区始终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理念,12公里金色沙滩,沙细水清,坡平浪缓,通过对海岸线的保护性开发,依傍沙滩建起了休闲公园、沙滩运动基地等设施。守护万米金滩的万亩松林种植于上世纪50年代,已成为南海的“天然氧吧”。区内水系发达,香水河、昌阳河、黄垒河三大淡水河流由此入海,涵养了五垒岛湾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山东省湿地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区内海洋资源丰富,盛产鱼、虾、蟹、贝、参等50多种海珍品,贝类就40多种,其中桑蛎、文蛤、姚米等曾作为贡品而蜚声海内外。
依托丰富资源,南海新区每年都举办四月风筝节、五月沙雕文化艺术节、六月龙舟赛、九月生蚝文化节以及沙滩音乐节、垂钓比赛、沙滩体育赛事等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品牌文化活动。瑰丽的南海新区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优秀示范新区”“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最美休闲度假胜地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