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文明起源于火,火使最初的人类摆脱饥寒,取得温饱,也创造了中国千年的陶瓷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传承不息。在济宁,正有这样一个青陶传承人,数十年坚守着儒苑青陶这一文化,从未动摇,他就是薛琦。
薛琦与青陶的不解之缘来自于小时候的玩具,娃娃模,从此就再也没有放弃和忘记烧窑的想法。2010年他在西安的一个多月里,收集了近乎所有的“秦砖汉瓦”的文字、图案及影像资料。2011年到2013年,在洛阳等地摆拜访各地工匠,学习柴烧技艺。他想要烧制出一窑成功的青陶,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在前六到七年间,薛琦烧出来的都是坏窑,一件件青陶作品全部断裂,辛辛苦苦半年的时间做出来的砖雕没有一件是完整的。
在今天回望过去,薛琦想想当年为什么烧坏了九窑,才终于知道了原因。原来是因为没有掌握核心的排潮技艺,在窑里形成了水火不相容气氛,出现了炸点,当到达一定程度时,作品就会全部断掉。
2016年的年底,薛琦参加了非遗传承人培训班,才终于明白了核心要领,从此烧出的青陶无一不成功。
在他的心目中,青陶最大的魅力就是颜色和质感,它的颜色非常地古朴,分为浅灰色、深灰色、豆黑色和非常深的一种灰黑色,这些深沉的颜色以及青砖白瓦独特的美吸引了薛琦。揉泥、砸坯的工作看起来重复无趣,可在薛琦的眼中,他看到了每一件陶器独特的美,他认为烧窑最大的乐趣就是,每一个泥坯在烧制出来了以后,它表现的颜色和给人的这种感受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一件是一样的东西”。
薛琦最早制作了百福和百寿,后来开始做百家姓氏,从第一个百家姓做到现在216个百家姓,他用了4年半的时间。至今,在济宁市文化馆,儒苑青陶还拥有着一个专门的展区,来访的游客纷纷在这里驻足。
现在的薛琦也在同时制作一些干泡台和一些壶承,希望通过这些常用的日常器具,把青陶传播到人们的生活中,让大家能有一个更多的了解。目前烧造技艺的传承困难之处在于耗费体力,脏,而年轻人对青陶不了解,繁复的制造工序也难以让年轻人快速体验。现在薛琦想到了一个解决措施,那就是让很多的大学生自己来设计作品,完成后自己雕刻在泥坯上,然后晾干,装窑,让他们一起参与烧制。
今天,薛琦设计了一套传承预案,对于人们对青陶器物的使用,他有着非常的信心。我们也希望青陶这一传统艺术,能够恒久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