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通气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肖远企等多位人士发言,就近期银行、保险、信托行业状况进行了通报。
银保监会城市银行部副主任刘荣表示,目前城商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4478亿元,不良率为2.34%,风险还在持续暴露,支持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处置。同时,要求高风险城商行的问题股东必须为此担责买单!
包括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机构的风险和经营情况持续受到市场关注,当天,刘荣表示,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城商行所在区域经济形势、市场双向挤压竞争,以及城商行自身管理和治理水平的影响,城商行风险正水落石出。其中,截至6月末,拨备覆盖率150.5%、不良贷款率2.34%。今后一段时间不良还会继续暴露。尽管部分城商行风险形势较为严峻,但城商行总体风险可控。尽管这些账面指标可能并没有完全反映银行的真实风险情况,个别城商行也发生了风险事件,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周期看,银行资产质量波动是正常现象。
刘荣称,目前城商行不良贷款率即使还原到更加真实的水平,我们认为在历史上也还是处于低位,大家不必过于悲观。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城商行这个群体在资本、利润等方面的基础较好的,完全能够抵御各种风险。经过近三年的风险攻坚战,城商行高风险业务大幅压降,仅表内非底层资产投资余额就较高点时期下降超过4万亿元,包商银行、锦州银行等高风险机构的风险得到平稳处置和化解,重点风险点得到精准拆解,相关重点城商行的风险处置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在城商行的改革方面,刘荣表示,支持城商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实施兼并、重组和股权投资,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目前,部分省份辖内中小机构改革重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城商行不良贷款余额4478亿元,较年初增加201亿元,增幅4.7%,不良贷款率2.34%,较年初下降0.1个百分点。刘荣表示,今年以来,城商行不良余额增长不明显,不良率保持稳定,有经济下行在银行资产质量上反映滞后的因素,也有宏观政策短期对冲的因素,今后一段时间不良会继续暴露,风险水平仍处于上升通道。为了加大不良的化解力度,监管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银保监会城市银行部副主任刘荣表示,目前已将城商行、民营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20%-150%调整为100%-3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1.5%-2.5%调整为1.5%-2%,要求银行把降低拨备覆盖率释放的财务资源,全部用于处置不良和投放信贷。在城商行的改革方面,刘荣表示,支持城商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实施兼并、重组和股权投资,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目前,部分省份辖内中小机构改革重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为有效应对城商行不良率的可能上升,刘荣表示,监管前瞻性地采取了多种措施,争取在防范信用风险中赢得最大主动权。一是指导城商行综合评估和预判损失风险,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真实准确分类,对实际承担信用风险的表内外资产审慎足额计提拨备。坚决治理各种粉饰报表的行为。二是推动加大不良处置力度,要求城商行在切实加大核销力度基础上,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确保今年不良处置规模明显高于上年,监管将实施按月监测。三是通过改革重组集中处置不良。对于一些高风险城商行,在推动风险化解过程中,要求必须严格清产核资,摸清风险底数;问题股东必须买单,不仅要依法偿还占款,还要通过缩股直至股权清零等措施尽可能承担损失;同时,支持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积极参与,按照市场化原则批量收购处置不良资产。在通气会上,监管关注金融风险化解的同时,也多次提及拓宽中小金融机构的资本补充渠道。关于中小银行资本金缺口问题,刘荣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城商行资本净额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分别为3.4万亿元、2.5万亿元,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5%、9.35%,比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低1.9、1.3个百分点。在支持让利实体经济力度加大、资产规模持续扩张、信用风险加速暴露的背景下,在不考虑外源性资本补充情况下,城商行资本充足水平未来三年可能会明显下降。刘荣表示,监管持续推动增强城商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提升资本使用效率,支持城商行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等方式拓宽资本补充渠道。积极配合省级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城商行资本。刘荣表示,这一次将有2000亿地方专项债限额,支持18地区的中小银行,允许省级政府按照规定发行专项债券,用于认购中小银行的可转换债等合格资本工具。使用地方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实施方案由省级政府结合辖内实际牵头制定,方案成熟一个上报一个,经由银保监会和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由省级政府向财政部提出正式申请。银保监会将积极配合指导省级政府,在压实各方责任、严格清产核资、穷尽自救和市场资源、依法严肃问责的基础上,抓紧组织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明确债券额度需求,还本付息来源以及退出机制等。目前,已有省份结合辖内城商行深化改革和化解风险的方案,研究使用地方专项债补充资本事宜,监管部门将积极做好配合指导工作。近期,安信信托、四川信托爆出的风险事件让信托行业的风险防控形势再度被市场关注。据信托部副主任唐炜透露,当前银保监会正在配合地方政府在推动安信信托和四川信托的风险处置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的推进过程中。任何信托产品的兑付原则都是一致的,要符合信托法律关系和信托产品的特征,落实“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对于有违违法违规行为的信托产品,目前也正在进行积极的查处,包括在查清资产最终实际价值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追责追赃,并会依法依规、公正公平地对待所有信托当事人,维护信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唐炜强调,从行业整体情况看,当前信托行业运行总体平稳,整体风险完全可控。即便个别机构经营困难,但风险处置正积极推进。信托业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优劣分化是正常的,个别信托公司因为大股东操纵和公司治理失效,用隐蔽手段进行违规关联交易,积累了较高风险。目前,银保监会正在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推动高风险信托公司的风险处置工作,坚决压实信托公司及其股东责任,保护信托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稳定。“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冲击下,个别信托公司发生了一些风险事件,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但这类信托公司仍属少数,属于单体机构风险、局部风险,不会影响整个信托业的稳健发展态势。”唐炜称。截至今年6月末,行业管理信托资产21.28万亿元,比年初下降3250亿元。通道业务规模比历史最高点累计压降近四成,违规房地产信托、政信合作信托无序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信托产品期限错配情况也逐步得到纠正改善。2019年以来已有9家信托公司增资262.67亿元,行业资本实力得到增强。各信托公司建立风险资产处置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快化解存量风险资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行业68家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收入共计401.34亿元,同比增长12.24%;实现净利润共计261.33亿元,盈利状况保持良好;净资产6492.5亿元,同比增长8.55%,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此外,针对2020年1月起逐步暴露的武汉金凰假黄金金融融资风险事件,银保监会风险处置局一级巡视员朱玉国表示,除了企业本身的原因,更是牵扯到一些银行、信托和保险机构,确实出现了一些类似性的、关联的原因,需要引起注意。“据我们了解,公安、司法机关已经介入,银保监会正在指导相关银保监局和金融机构,对所涉业务进行全面排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银保监会也会结合公安、司法机关相关部门作出的结果,依法查处,同时进一步压实银行、保险机构的主体责任,防止风险外溢,确保银行业保险业平稳运行。”朱玉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