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感谢你们,大老远从城里跑到我们山里给我们治病!我们这些人啊,上了年纪,出门看病真是头疼!就盼着你们来了!”7月21日早8点,颠簸了一个多小时的义诊“大篷车”,刚刚在博山镇上结老峪村村委大院中停稳,早早等候在此的61岁老人谢秀英上前一步,紧紧攥住了刚刚下车的其中一名专家的手,一再表示着感激之情。为了更好地服务山区百姓,近日,淄博市城市管理局派驻博山镇上结老峪村下村扶贫书记张文和村两委商议后,邀请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专家、护士们走进村里,为驻地官兵和当地村民进行义诊。在现场,张文表示:“在‘八一’节来临之际,为驻地官兵们送上一份健康守护与慰问,同时也为村里百姓解决些实际困难。”
△专家进村入户为行动不便的年迈村民诊疗
“前几年看个病太麻烦了!就是去趟离俺村最近的南博山镇卫生院,也得倒两次公交车才能到,来回在路上就得近俩小时。”68岁的村民国玉爱说,自从扶贫书记下了村,村里的医疗条件越来越好,“小病不用出村了,以前拿药都得步行个二三十分钟,现在村委大院里就有卫生室,看,多方便!听说书记把城里的专家请了来,疑难杂症也能治,我赶紧来看看……哎,你也来了,你腿不好,你先看!”正说着,国玉爱看到了同样前来看病的76岁村民国先撰,一边打招呼,一边将排队位置让给了对方。通过国先撰与现场骨科专家的交流,记者了解到,老人患糖尿病已有5年时间,每天靠药物和注射胰岛素来控制病情。“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他们都在城里工作,平时也挺忙。前几天,村里下通知,说今天城里专家过来看病,我来看看这腿。”说着,老人缓慢卷起左腿裤管请现场的骨科专家帮忙“瞧一瞧”。
在现场,记者留意到,前来看病的村民多是年老体弱的老年人。“村里目前还有不到300名常驻人口,仅60岁以上老人就占了70%。”驻村书记张文告诉记者,目前的上结老峪村以留守老人为主,孩子基本在外工作,老人们为了儿女着想,平日里即使身体不舒服也是对儿女报喜不报忧。“加上年纪大,行动不便,小病全靠扛。有些小病,一拖,往往就容易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这也是此次我们村两委干部将城里医院专家请进村的目的所在,及时发现问题,及早治疗。你看到的这些村民,还算是身体状况良好的,还有部分村民卧病在床,一会还要麻烦专家们上门入户给诊治下。”
△专家上门入户为卧病在床的村民进行诊疗
将“流动医院开到家门口”,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诊治,既解决了“远距离”就医的麻烦事,也打通山村基础医疗的“最后一公里”。
村民李海滨的妻子因摔伤导致腰椎骨折,卧病在床已有7个月的时间。当天,记者随张文书记和医疗专家入户时,躺在床上的她腹部高高隆起,专家们看此情形,对其病情进行了详细了解,现场对其采用腹部彩超等方法进行了不良疾病排查。“病人因为骨折卧床恢复,但是中途出现腹部异常隆起的情况应当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病症的发生。所幸,通过初步检查,除消化问题外,已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现场,专家们除了对病人进行初步诊疗、给出了后续治疗方案建议外,更是给其家属上了一堂“健康课”,及时为其敲响了健康“警钟”。
“通过一上午的诊疗,我们发现不少老人的健康意识不强,同时也缺乏基本的急救常识。我们将现场对村民开展一堂‘健康知识大讲堂’课程,传授一些疾病预防和日常保健的小常识,以及心肺复苏急救技巧,提高他们的自救、互救能力。同时,我们已经现场征求了院领导的意见,接下来,医院将为这些老人开辟绿色通道,他们来到医院进行诊疗时,将大大缩减他们的等待时间,确保救治时效。”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一名专家现场为村民们留下了院方相关联系方式,以此为基础,将对这个小山村的医疗救助帮扶工作形成常态化。
△专家现场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
义诊活动进行到中午时分,在张文的带领下,专家团队来到了驻地武警某部,为当地的武警官兵们进行了综合体检并开展了一堂生动的心肺复苏急救培训课程。在“八一”来临之际,为辛苦值守的他们送上了一份“夏日健康大礼”,共话鱼水情。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莉莉 见习记者 张震 通讯员 张舸帆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