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国先生正在讲课。
主持人向刘培国先生提问。
大家被刘培国的讲课吸引。
大众报业·鲁中晨报淄博7月20日讯 “一个人喜欢读书,这个人才有希望。一个城市喜欢读书,这个城市才有文化。”7月19日,在“淄博好书榜”评选系列活动之一——“作家说书”活动现场,刘培国先生一句精彩的开场白,就吸引住了现场的读者。
今天,记者在整理刘培国先生讲座视频的过程中,有了更深的体会。一个人不要自称爱家乡、爱国家,你先看看自己是否爱亲人、爱家庭。就像刘培国先生说的,爱家乡、爱国家,先从爱亲人、爱家庭开始。
作为广大读者认可的“博山文化代言人”,刘培国先生对家乡的深情令读者动容,表面看来,刘培国仅仅是在抢救家乡的记忆和文化,但在记者看来,他抢救的是对家乡的一份深情。
前天,记者曾经就一张老照片的地点在微信上向朋友们求证,结果刘培国老师第一个点出,这是博山的老北关桥,而且特别告诉记者,“北关桥是石桥,福门桥是木桥,雨季需把木杌子、架板提到岸上过山水(雨季较小的山洪),七十岁以下的人似不记得了”。后来我在那张老照片上认出“卫生池”这三个繁体字,刘培国先生立即给我发来自己写的《博山澡堂子》一文,几经考证,证实了此处确为一百年前的北关桥。
刘老师40余年来,几乎搭上了自己所有的周末和寒暑假,脚步不停、笔耕不辍发掘老博山的历史、记录下淄博这座城市的记忆。爱家乡爱城市,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像培国先生这样抢救记忆、抢救深情。
因为受报名人数限制,只有数十位读者现场聆听“作家说书”,为让更多读者欣赏到作家说书的精彩内容,本报融媒体特别录制了现场说书视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