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环绕、芳草萋萋,牦牛成群、牧民晚归。7月19日晚8点半,采访团途经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一处夏季牧场,路旁牧民的白色帐篷在绿色“背景”中十分显眼。尽管还没有到日落的时间,但太阳已经被牧场西侧高耸的群山遮挡,山谷中的气温急剧下降到仅有12℃。
一根烟囱从牧民的帐篷尖顶处伸出来,冒出袅袅青烟,随风飘来一股牦牛粪燃烧后的气味,帐篷旁边是正在晾晒和已经堆成堆的牦牛粪。藏族牧民阿达刚把几头牦牛栓起来,绝大部分牦牛依然在山坡上悠闲地吃着草,丝毫没有回家的意思。
阿达的儿子顿珠对我们的到来非常兴奋。
阿达的汉语说的不好,他的儿子顿珠充当起了“翻译”。记者向父子俩说明了一行人的身份,并在他们的帐篷旁边支起了自己的帐篷,父子俩主动上前帮忙,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们的帐篷里做客。
我们在阿达家帐篷外挂队旗、支帐篷,阿达一家热情相助。
阿达的帐篷里的陈设很简单——两张简易床、一套炊具、一个低矮的衣橱,位于帐篷中间的炉子里烧的是牦牛粪,帐篷里暖烘烘的。帐篷里有些昏暗,唯一的照明设备是一盏靠太阳能供电的灯。
阿达家用来取暖的牛粪。
当记者悬挂新华制药·鲁中晨报帐篷医疗队的旗帜时,热情的阿达一家人给记者提供了胶带,并帮忙悬挂。
阿达家的牦牛。
在拴好第一批牦牛后,阿达快速爬上山坡,用独特的口哨声、石块驱赶牦牛下山。整个过程持续了20多分钟。在此期间,帐篷医疗队队员、淄博潍淄骨科医院院长陈百山从车上取下必需的检测设备,准备给阿达一家人提供义诊服务。
医疗队的到来让顿珠有些兴奋,这个活泼的小男孩一直围着队员们打转,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当阿达拴好最后一头牦牛时已经是晚上9点,陈百山示意他坐到自己面前,准备测量血压。阿达起初没有明白,陈百山拍了拍自己的肘窝,对方才焕然大悟。
陈百山给阿达量血压,旁边的顿珠跃跃欲试。
义诊在阿达家狭窄逼仄的帐篷中进行。
“123、75,很正常,很棒!”说着,陈百山对着阿达竖起了大拇指,示意他检测结果正常。
“我再给你测一下血糖吧?”陈百山刚说完,突然发现站在一旁的顿珠已经把上衣脱了一半,露出两只胳膊,准备测量血压了。陈百山呵呵笑了。
“好,我先给你测一测。”说着,陈百山又给顿珠测量血压,结果也是正常的。
陈百山给阿达诊断膝关节伤势。
随后,陈百山又给阿达测量了血糖值——4.9,也是正常的。陈百山说,藏族群众的饮食习惯决定了他们平时摄入的高热量、高糖的食物较多,有高血压、高血糖的人比较多,所以他首先做了这两项检查。
当陈百山邀请阿达的妻子接受检查时,对方表现得十分拘谨,最终没有接受检查。此时,陈百山通过询问得知:阿达的右侧膝盖偶尔会出现疼痛的情况。经过一番检查,初步确诊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建议他吃消炎药并结合局部理疗。
帐篷医疗队原本打算就地露营的,但阿达说深夜山谷里的气温只有个位数,没有取暖设备的情况下不建议住在山谷里。经过一番商议,采访团和帐篷医疗队决定赶到那曲市区住宿。临别前,医疗队给阿达一家留下了一些感冒药。
临走前,医疗队向阿达一家赠送了部分药品。
一行人到达那曲市区时,已是深夜11点多。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晓明 韩凯 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