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喜欢读书,这个人才有希望。一个城市喜欢读书,这个城市才有文化。”2020年7月19日上午,“淄博好书榜”评选系列活动“作家说书”在淄博新华书店中心书城精彩开讲,中国作协会员、淄博本土作家刘培国老师深情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心得,表达了对家乡淄博的热爱,并寄语青少年朋友从小认真读书、热爱家国亲人。
7月19日,首期作家说书活动由刘培国先生主讲。
“我不是一个真正的作家,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工人,一个写作者。”刘培国用一句非常谦虚的自述,开始了这堂充满深情的讲座。17岁开始写作,19岁发表第一篇作品,刘培国说,自己在读书和写作这条路上,已经走了40个年头。
“我越来越觉得这个城镇的独特、深厚,博山人的聪明与自信,博山人的固执与自负,深度融合,理不清楚,让人爱恨交加,只有诉诸笔端。因为她是我的家乡。”刘培国近20年来的业余时间,全部用来集中挖掘博山地区历史文化遗存。到目前,先后出版了《酥锅》《锡壶》《豆豉》《连浆》《促蛰》等乡土散文五部曲。今年,还有《吃说》《鼓当》两本即将出版。
现场数十位读者认真倾听“作家说书”,并积极与作家互动交流。刘培国先生现场认真回答了老中青三代粉丝代表的提问。他认为对于青少年读者而言,首先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多读书读好书,注意积累,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一名读者向刘培国先生提问。
晨报老年记者团代表王东升现场与刘培国先生互动交流。
读者们被刘培国的演讲吸引。
刘培国先生从自己的感受出发,鼓励大家从小爱亲人、爱家庭,只有如此,爱家乡、爱祖国才有意义。
对于中青年文学爱好者提出,如何提高语言文字功底的问题。刘培国先生建议,一定要从书里找答案,通过翻新书、翻旧书、多思考,“没有标准答案”,形式是多元的,也是丰富的。“从书里寻找带着自己DNA的思考和写作模式,然后再读再想。”刘培国认为,读书学习不仅仅是上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事,这是一生的事。
“培国先生,您的文章里饱含对家乡,亲人,邻居和朋友的深情,而且有很多几十年前的生活细节,你写作的初心是什么?”晨报老年记者代表王东升提出自己的疑问。
“我从博山多位老人那里,知道了很多东西。有很多事情,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如果不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将来老人不在了,这些东西就再也不为人知了。”刘培国先生说,他感到自己必须要把这些记录下来,抢救出来。这也是他提笔写作的初心和使命。
讲座结束后,刘培国(右)与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淄博分公司副总经理宫兆刚(右二)、淄博市文联文学创作室主任田裕娇和淄博市作协主席宗利华(左)在现场交流。
淄博好书榜评选活动是由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淄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淄博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淄博市齐文化研究院、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淄博分公司和鲁中晨报社共同主办。淄博好书榜活动旨在推进“书香淄博”建设和全民阅读,通过评选活动,为市民推荐一系列有关淄博、有关齐文化的好书,丰富市民阅读内容、传播淄博文化、推广本土优秀作家。
作家说书活动的地点定在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淄博分公司(简称淄博新华书店)中心书城4楼。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成立于1948年,经过70余年的发展,目前,淄博新华书店已成为淄博市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服务专业的图书音像发行商和文化渠道运营商,是一家集图书发行、多元产品、特色文创、文化活动、研学服务等为一体的国有文化企业。
作为好书榜系列活动之一,“作家说书”活动本周二将邀请淄博市签约作家、淄博市作协副主席、《山东文学》编辑杜立明先生为读者讲述自己刚刚出版的绘本《不是所有的怪物都是坏的》。杜立明先生也将在与读者交流互动,并有签名售书活动,喜欢的读者请不要错过。因为受报名人数限制,能够现场参与活动的读者有限,因此,想要参加活动的读者,可以通过新华书店、鲁中晨报或淄博市作家协会,进行预约登记。
明天,本报将通过融媒体发布现场活动视频,方便更多读者了解作家说书的内容。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春梅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