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鲁中晨报淄博讯 自发性脾动脉瘤破裂多发病隐匿,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近日,一场生命和死神的赛跑在淄博市中心医院上演,医院肝胆外科联合麻醉科成功抢救一名出血近14000ml的青年男性患者,争分夺秒为患者赢得了生机。
7月6日晚上11点30分,呼啸而至的120救护车声划破了淄博市中心医院东院急诊科的宁静。一名28岁的男性患者,因“腹痛14小时,加重9小时”被送入医院。肝胆外科值班医生孙广涛主治医师紧急会诊,此时病人腹部隆起,已经出现精神恍惚、全身出冷汗、烦躁不安等失血性休克表现,孙广涛仔细检查病人并阅片后,考虑患者自发性腹腔大出血,“脾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性较大,需要紧急手术。
时间就是生命!此时患者腹部隆起愈加明显,脉搏微弱,出现意识障碍。进入手术室后,血压仅62/40mmHg,处于严重的休克状态。死神已渐渐逼近患者,病人命悬一线。手术麻醉科医护人员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迅速为患者气管插管,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在全力抗休克治疗同时,对病人实施全身麻醉,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魏本尊率领手术小组紧急上台为病人实施手术。
“打开病人腹腔后,大量鲜血喷涌而出,大小网膜囊腔内存在大量血凝块,清理血凝块后胰尾部见大量鲜血喷出,证实了脾动脉瘤破裂的诊断。”魏本尊说。在了解到病人病情后,肝胆外科主任孙克坚也立即冒着大雨从家中赶到手术室。
手术关键是找到脾动脉根部,必须抢在死神到来之前控制住出血。手术中,麻醉科医生建立了多条输血通道,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由于大量的失血,任何丝毫的拖延和失误都可能导致病人死亡。手术小组在孙克坚主任带领下,凭借过硬的业务技术,在血泊中准确找到胰颈部和肠系膜上静脉之间的间隙,打通胰后隧道并离断胰腺,迅速找到胰腺后方脾动脉及脾静脉主干,依次结扎后出血立即停止,血压逐渐回升,后为患者切除胰体尾、脾脏及病变脾动静脉。术中共出血约14000ml,相当于全身的血换了近三遍。共输注红细胞32u、血浆2800ml,术后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目前患者病情平稳,拟近日出院。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本身的的病变或损伤,形成的动脉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可发生在动脉的任何部位。脾动脉瘤多见于脾动脉远端及近脾门处,其发病率为0.01 %~0.2%,自发破裂是该病最为凶险的并发症,可导致腹腔内大出血、休克而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达70%~80%,手术是唯一可能抢救患者生命的手段,同时对手术团队的外科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有较高要求。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翟咏雪 通讯员 刘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