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日照水源地生态安全,改善库区群众居住环境,陈疃镇自2017年初计划将库区群众搬迁至镇驻地,打造库区移民安置区、扶贫产业园区和4A级旅游景区“三区合一”的宜居宜游、美丽文明“莓香小镇”。那么,这样的美好蓝图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呢,今天的“走乡村,看振兴”,我们一起走进“莓香小镇”——东港区陈疃镇。
沿山海路西行20公里,有一个依山傍水的优美小镇,坡上草木青翠,沟下溪水潺潺,耳边鸟鸣清脆,这里就是中国蓝莓之乡——陈疃。沿着陈疃的乡间小路走一走,田园风光尽收眼底,近年来,陈疃镇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整合生态、产业、土地等资源优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努力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陈疃镇位于东港区西部,弱酸性的土壤非常适宜种植蓝莓,2005年全镇开始发展蓝莓产业,经过15年的细心呵护和扶持培育,如今陈疃镇蓝莓种植面积达2.5万亩,产值近3亿元。
陈疃镇蓝莓协会会长李春雷是吉林省人,从开始蓝莓种植研究到现在已有20年之久,蓝莓成了他和陈疃这片土地的纽带,他早已把陈疃看做他的第二故乡。2005年,李春雷跟随企业来到陈疃镇,在这里种下了自己的第一片蓝莓园。
李春雷说,他们公司最早是2005年在陈疃一个村种了三百亩,主要种植蓝丰、公爵和艾利奥特,到2015年十年了,十年之间总结了好多经验,发现陈疃的土壤、气候各方面条件都比较适合蓝莓,而且党委政府支持力度也比较大。
从此李春雷再也没有离开过陈疃镇,15年时间里,他见证了陈疃蓝莓从无到有,从技术落后到现代化种植,这里也一步一步发展为“中国蓝莓之乡”。
李春雷介绍,陈疃镇到2020年有十几个蓝莓企业,面积达到两万多亩,从三百亩到两万多亩,已经是一个数量很大的飞跃。从种植水平上来说,以前蓝莓三年才结果,四年五年也达不到丰产,一般得到六七年才到丰产,现在就不一样了,种植第二年就有少量的挂果,第三年产量就很高了,从技术上也已经有质的飞跃。
蓝莓产业兴旺,老百姓的日子也跟着越来越红火,小小蓝莓为陈疃镇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全镇百姓每年通过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能够增收4000多万元。
“像我们这块地每年土地租金1200,这是老百姓一部分的收入,第二 每天干活的人都很多,干活一天至少六十块钱,一年下来,一个老百姓收入至少六七千块钱。”李春雷分析说。
今年,李春雷的种植园里又添了新项目。在这里,成片的新品种蓝莓苗长势喜人,实验成功后,陈疃镇的蓝莓品种将更加优秀。他说,这块地是做实验的,将来可能选育出三到五个,或者五到八个适应日照地区栽植的蓝莓新品种。如果是好的品种,在市场上价格是非常好的,不好的品种价格就非常低,所以说种好了品种,市场就好卖,价格也很高。
产业发展了,集体和老百姓的兜里有钱了,生活环境自然也要跟上。如今走进陈疃镇中石墩村,柏油道路平整干净,而就在去年之前,村里还是出门全是坑、下雨一身泥。
“不好的时候那没法说,河道也成了脏水沟了,脏乱差,蚊虫苍蝇的都很多。”村民辛本福说。
中石墩村党支部书记李伟介绍,中石墩村是上级政府支持,一共分三块,上级补贴是50%,镇里补贴剩下部分的50%,村里50%。去年八九月份开始,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户户通的路全部修起来了,村民都特别高兴。
蓝天下,垂柳掩映着清澈的河道,鱼儿在水中漫游,荷花陆续盛开,在阳光的沐浴下,妩媚清秀,格外可爱,给夏日乡村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李伟说,以前不管干点什么事都不好干,他们都要阻止,还要说三道四,不让干,现在只要说村里想干,村里老少爷们没有说的,还都来帮着干,打扫卫生,清理水沟各方面的,村民都自觉地干了。
辛本福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搞得这么好,环境这么好,民心都往支部合拢,支部一声令下村民都非常自觉地靠拢。
在激活乡村经济、改善生活条件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陈疃镇将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真正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个个库区搬迁村拔地而起,“搬”来的是幸福新生活,“迁”出的是美好新希望;在上蔡庄村幽静闲适的古村落中,在保留原村风貌基础上建成的民宿备受青睐,石头砌成的房屋、绿草茵茵的石板路和小院里洒下的丝丝阳光,和成了一首首乡村振兴进行曲。莓香小镇,前景广阔,这是美好的期许,也是坚定的信心。
(来源:日照网 记者: 媛媛 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