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推荐的王俊在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盲人按摩项目第一名。昨日,市残联为其发放了10万元奖金,鼓励他对于全市盲人按摩事业以及带动残疾人就业方面做出的贡献。记者从市残联教育就业部获悉,当前,盲人按摩仍是盲人就业的主渠道。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盲人保健按摩机构120家,盲人医疗按摩机构8家,盲人按摩从业人员300余人。
凭本事赚钱 收入是原来的三倍
2000年,王俊毕业于济宁盲校,2003年在江苏宜兴创办了王俊推拿,2016年5月在市残联的鼓励下回乡创业开办了王俊推拿中心,现拥有盲人推拿师30余名。同时,作为国家级盲人保健按摩实训基地,省市区盲人保健按摩实训基地,这里累计培训了200多名盲人推拿师,就业率百分之百,他还鼓励有能力的推拿师独立创办推拿诊所。今年疫情期间,全部员工第一时间积极捐款1万元并为疫情防控无私奉献的党员提供义务推拿。
记者采访中得知,随着产前筛查的普及,先天失明的人群越来越少,而成年后突发疾病的比例大幅增加。如果没有得到合理疏导,对于个人、家庭甚至社会来说,都将是巨大的压力。在按摩院里,记者见到了两位改变命运的盲人朋友。
今年45岁的任城居民陈华营,在2017年之前,还是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从事审车的工作。后来患上了只有六百万分之一概率的眼底色素变性疾病。“那一年,我儿子正在上高中,家里的压力非常大,又赶上因病失业,感觉生活再也没了奔头。”而如今的陈华营,阳光乐观,“从排斥到喜欢,我凭本事赚钱。如今,我一个月能收入6400多元,是原来的3倍,成为全家人的顶梁柱,是我儿子的骄傲!”
30岁的李冠群,来到按摩院已经4年,是店里的第一批学员。曾经是稳定上班族的他,25岁时患上了眼底视网膜脱落。“生活从正数变成了负数,不知道自己该干啥了,一年多在家待着。是残联的培训让我改变了。”李冠群感叹地说,“虽然现在视力完全失明了,但生活却看到了希望。”更让李冠群自豪的是,有了一技之长的他,如今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解决他们的疼痛。“如果没来这家店,我可能会窝在家里浑浑噩噩,甚至走向极端。现在,我可以用我的本事换来每月三四千元的收入,还可以给他人缓解疼痛,给更多盲人朋友带来希望。”
全市取得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资格证书110人
为推动盲人按摩行业发展,我市积极实施共享阳光残疾人就业创业工程,自2015年起,对新开办的符合条件的盲人按摩机构给予一次性补贴。同时,大力开展盲人按摩技能培训,设置初级班、提升班等,每年培训盲人100余人。此外,在培训中增加励志教育、法制教育、心理辅导等课程,提高培训效果,培训后的就业率基本达到100%。
不仅如此,市残联还组织盲人参加医疗按摩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目前,全市取得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资格证书的有110人。2019年我市成立了盲人医疗按摩专业职务评审委员会,并于今年6月开展了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资格评审工作,经过理论和实操考试,在24名附合评审的人员中,有23人获得了初级资格证书。而在去年,我市积极开展盲人按摩技术交流,成功承办了2019年中国盲人按摩行业发展研讨会。
来源:掌上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