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潍淄骨科医院院长陈百山
日期:7月15日
从成都进藏的第13天,7月14日义诊完毕,约定好和昂仁县人民医院的外科做学术交流。我们讲解了一些临床实用技术,并进行了模拟操作,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当地医生对知识的渴望,尤其是次仁白主任一口一个“老师”地叫着,还有交流后一名医生在微信群里这样写道:“今生认识您们,是本人上辈子修来的福,特别感谢您们!”
这让我回想起了我学医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有老师的帮扶,还有大量病例可以上台实践。昂仁县人民医院外科建制趋于年轻化,还没有形成三级医师配置。今天在路上我还在考虑:还好有国家的好政策、援藏医疗队的帮扶,这边的医疗技术才有了大的进步。我想尽我最大的努力,一是帮助他们培育人才;二是建立网络沟通平台,加强网络的培训和沟通;三是尽量给予专科建设方面的援助。目的是让这里的医生能快速地成长起来,能独当一面,让这里的藏族同胞享受到好的医疗服务。7月14日的义诊就有几例病例表明:本来完全能通过手术恢复肢体的功能,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耽误了治疗,下半辈子只能靠双拐度过余生。
时间太短太短,我们能做的很有限,当地藏族同胞和当地医务工作者的感恩让我们诚惶诚恐。虽然我们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这里的医疗环境,但是我相信,在国家的不断帮助和一批批援藏干部的努力下,西藏的医疗条件会越来越好。这次来到昂仁的经历,使我的思想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越。我应该更加努力,更加迅速地成长为一名更专业的骨科专家,更好地服务患者。再多的言语也难以表达我的情感!再见昂仁,再见我的战友,我会永久珍藏这段记忆,如果有机会我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