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鲁中晨报淄博7月13日讯 淄博市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党支部书记董友先的带领下,日前一起踏上了为受助人员“孙继业”寻家的道路。当张庄村村书记在救助交接表上签字时,大家悬着的心放下了——孙丰全回家了。被救助短短5天时间,淄博市救助服务中心就帮助离家30多年的他与亲人团聚了。
潍坊送来自称叫“孙继业”的人
7月4日下午5点半左右,潍坊市峡山区太保庄街道办事处两名工作人员驱车护送一名自称叫“孙继业”的流浪乞讨人员来到了淄博市救助服务中心求助。据护送人员讲,当天下午公安、城管和民政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时发现了该男子,当时他衣着破烂、蓬头垢面,正挨个翻垃圾箱找东西吃。经询问,他说自己叫“孙继业”,70岁,家在“淄川区张庄乡前崖村”,工作人员反复询问了几次都是一样的结果,于是开车把他直接护送到了淄博。
当天,救助工作人员多次和“孙继业”进行了沟通。当时的救助工作人员回忆说,“孙继业”被护送来中心的时候,身上很脏但沟通交流起来比较顺畅,听口音像是淄川和博山附近的。重要的是,他还能写字,当时他写了好几次自己的名字和地址,全都一字不差。
名字有了身份迟迟无法确定
虽然看起来“孙继业”的身份很明确,但多年的工作经验还是让工作人员不敢掉以轻心。为确定这名流浪乞讨人员的身份,他们第一时间与淄川区民政局取得了联系。
因为区划调整的原因,几经辗转,救助工作人员与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取得了联系并把“孙继业”的情况及照片发了过去。通过村里的微信群发出去的消息,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
就这样,为了进一步核实身份、为“孙继业”寻亲,当天晚上淄博市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其办理了入站手续,还为他洗澡、换了新衣服。接下来的几天里,救助工作人员不停地和“孙继业”交流,他说自己离家之前经常去张庄集上赶集,这条线索再次印证了他之前提供的信息,也进一步增加了他提供身份信息的准确性。救助工作人员发布寻亲信息、到公安部门核查信息、人像比对等等,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寻亲,均没有任何进展。
回家刻不容缓 工作人员决定试送
“我们中心开展试送工作多年,有成功也有失败,所以每次试送大家心里都没底。但是,为了尽快为受助人员找到亲人,我们认真对待每一次试送。”淄博市救助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友先说,那天,试送临走前,很多同事说,希望他们此行能够核实“孙继业”的身份,让他早日与亲人团聚回家。
7月9日上午,救助工作人员带“孙继业”到淄川区西河镇,在从镇上到张庄村的路上,他们一路走一路问,每一个村不放过,每一个路人也不放过,一直打听、询问。当问到距离张庄村大约4公里处的一个饭店,老板说自己见过这个人就住在自己的邻村,但他不叫“孙继业”他叫孙丰全。因为多年没见,饭店老板也不敢确定这个人就是孙丰全,于是他给孙丰全的表哥发了个照片,几分钟过后孙丰全表哥给老板打来了电话,确定这人就是自己的表弟孙丰全。此时,董友先和他的同事们心里的石头一下子就落了地。
走失30年亲人多次寻找未果
当天正好遇上张庄大集,大集上很多人认出了孙丰全。9日11点多,受助工作人员带孙丰全来到张庄村村委,见到了他的表哥。孙丰全的表哥说,孙丰全今年52岁,精神多少有些问题,大约30年前离开家就再也没回来。当时全家人把周边都找遍了,也没有发现任何线索。孙丰全走失后,他的母亲天天以泪洗面,因为过度思念儿子导致身体虚弱多病,在20年前就撒手人寰。老人临去世前还拉着身边亲属的手,让他们继续帮忙一定要找到儿子孙丰全。
董友先说:“当时见到孙丰全的表哥,看到两兄弟见面真的非常高兴!那种临行前忐忑的、压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整个人都一下子变轻松了。”
据悉,孙丰全是淄博市救助服务中心通过试送的方式成功护送返乡的第6个人,今年他们将继续在寻亲工作上下功夫,积极打造“淄博救助 城市温度”救助品牌。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斌 通讯员 吕志远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