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鲁中晨报林芝7月9日讯 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通往派镇的公路上,一辆中巴车停在路边,一名女青年瘫坐在地上,看上去很虚弱的样子,几个人围在她身边,手足无措。采访团恰好路过此处,立即将车停在安全区域,3名医务人员冲了上去……
“她好像有高原反应,我们车上没有氧气罐了。”一名男子焦急地说。潍淄骨科医院院长张岩亮上前先测脉搏,一边测一边询问女青年有无基础病史、最近的饮食情况,发现并无异常,因此初步怀疑是高原反应引起的不适。
发现中巴车停在路边,一位女士坐在路边,医疗队员陈百山(右)和张孝哲赶紧上前实施救助。
张岩亮转身去车上拿血氧心率检测仪。人群中突然有人说:“车上还有一个呢,一个手指头并到了一起的人,可能是抽筋了。”潍淄骨科医院另一位院长陈百山快步走上中巴车。出现抽筋的是一名中年女子,陈百山发现她嘴唇发干、上肢震颤,女子自述远端肢体麻木,称刚刚吐过、已经舒服多了。陈百山给对方测了测脉搏,询问了有无基础病史和近期的饮食情况,建议对方先下车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再做进一步的检查。
初步检查这位女士没有大碍,医疗队员们赶紧将她从路边转移到马路对面的安全地带,进行进一步诊断。
经了解,车上的人一部分来自河南商丘,一部分来自山东菏泽,他们都是坐飞机到林芝旅游的,之前未在高海拔地区活动过。随后,帐篷医疗队成员先后给两位女士、一名男青年测了血氧和血糖,发现女青年血氧偏低,中年女子和男青年两项指标都正常。通过以上情况,两位院长作出一致判断——他们表现出的都是高原反应的症状。随后,男女青年分别服用了增氧片。
医疗队员张孝哲(左)收拾器材准备给这名女士做检查。
陈百山说,血氧只是判断人是否已出现高原反应的一个指标,并不是绝对标准。也就是说,一个人即便是血氧指标正常,也不能排除此人出现高原反应的可能性。针对上述情况,陈百山建议中巴车司机在去往高海拔地区的路上多停留几次,让乘客下车活动活动,这样有助于尽快适应高海拔。他同时叮嘱乘客:不要在高海拔地区剧烈活动,少吃多餐,尽量吃七八成饱,多喝水。
在确认车上人员并无大碍后,医疗队给他们留下一罐氧气后继续赶路,乘客们粉粉表达谢意。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晓明 王兵 韩凯 报道)
医疗队员们给另外一名女士测量血氧饱和度。
经过初步诊断,医疗队员们初步判定这名女士是因缺氧而呼吸急促导致双手麻木,也属于高原反应的一种临床表现,两名医疗队员随即同时给这名女士按摩虎口(合谷)穴,很快缓解了症状。
张岩亮院长拿出一瓶氧气随时准备给高反严重的旅客们吸氧,后来发现他们症状都有所缓解,就没有使用,将氧气送给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