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新胜:两次“援藏”源自责任担当
“蓝天白云,冰雪牛羊”。今年3月8日,国家电网山东滨州滨城区供电公司职工谢新胜带着满脑子的“配网技术”,再次向着雪域高原的方向进发,开始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嘎县帮扶之行。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援藏了。由于工程难度大、周期长,从踏上进藏路的第一步,谢新胜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刚到日喀则市,因为受新冠病毒的影响,进行了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解除隔离后,谢新胜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因为是第二次援藏,谢新胜被安排帮扶日喀则市萨嘎县,是首批驻县进行工作的援藏人员。萨嘎县城距离日喀则市450公里,因为山路较多,开车大约需要8个小时的路程。作为萨嘎县10千伏配电网工程项目部经理,谢新胜负责萨嘎县投资9710万元的“三区三州”配电网工程7个单体项目,需要新建10千伏线路311.6公里、0.4千伏线路102.6公里,新增配变119台,计划投资和工程规模约占整个日喀则市配网工程的四分之一。
谢新胜在配电网建设现场
电网建设滞后 县城每天供电10小时
在我们农村都已经习惯了不停电的现在,怎么也想象不到有的地方县城还在限时供电。这也是谢新胜主动申请二次进藏的“动力源”,因为他亲眼所见西藏的一些地区电网建设太落后了,在“脱贫攻坚”、 “三区三州”工程的关键时期,西藏电网建设需要内地的技术援助、人才援助。
萨嘎县县城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却仅有15000人左右。刚到萨嘎县城,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地方太荒凉,整个县城只有2条街道,还没有我们内地的一个乡镇大。3月份的萨嘎县早晚温度依旧在0摄氏度左右。住的地方没有暖气和空调,三个人一个房间,屋里屋外几乎是一个温度,只能靠电褥子取暖。由于还没有接通国家电网的大网电,当地供电依靠小水电站自发自供。一到冬春枯水季节,这县城的发电平均水平约为丰水季的20%至40%,县城只能采取分区域轮流限电,每天电力供应仅有10个小时,一到晚上就停电,整个县城瞬间回到了解放前。虽然已经适应了日喀则市里的高海拔生活,但是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萨嘎县城,与日喀则市的平均海拔3800米相比,谢新胜依旧产生了高原反应。由于高寒低温低氧,加之这里的春天气候干燥,谢新胜每天早晨都会流鼻血。谢新胜只好咬紧牙关默默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几天之后,凭借着年轻力壮的良好身体素质,谢新胜就完全适应了这里的气候环境。
谢新胜跟援藏同事一起为藏族群众接通电源
出门上个班 就是300公里
在萨嘎县城里,即便是上班早高峰、晚高峰也没有堵车,也不用挤公交车,但是抬腿上班从县城到乡镇就是滨州到北京的距离——300公里。
多数电网建设工作现场距县城的路程都很远,每天要平均往返300公里。去一次现场基本上都是披星戴月,早晨一早走,很晚才能回来,每天基本上就是吃两顿饭,大多数时间都在崎岖的山路间来回奔波。
距萨嘎县城最远的2个乡——旦嘎乡和夏如乡,需要翻过5200米的追弄拉山,而且盘山路就是普通的石子路,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每天经过这座山谢新胜在车上都是提心吊胆,这座山大约有30几道拐,尤其是盘山路拐弯的地方,因为又要上坡还要进行360度的拐弯,我们的车子如果稍微快一点就会跌落到旁边的悬崖下面。有一次拐弯的时候,因为车子稍微快了一点,拐弯没有拐过去,需要车子倒一下车然后重新打拐,我们的车尾倒车时离悬崖边不到两米的距离,如果稍有不慎,一车人都会跟车子坠下去,幸亏是有惊无险。
在内地,野外露营是一种时尚。在西藏,野外露营却是一种家常。由于路太远,有时候实在是赶不回来了,就只能在现场安营扎寨,搭帐篷住下。但是一点的浪漫也体会不到,陪伴你的只有零下几度的寒冷和难熬的长夜。
谢新胜居住的帐篷和简易办公桌。虽然环境艰苦,工作仍然是忘我的
火炉子是高原人家的标配。援藏工作组围着火炉子开会,研讨电网建设工作
一天分四季 盛夏也飘雪
由于萨嘎县城很小,餐馆也很少,早饭每天就是包子和稀饭,晚餐除了带红油的川菜,几乎没有别的选择,如果想换个口味,那只有吃泡面了,就这样吃了整整3个多月。口腔溃疡、起燎泡,上火的各种症状也随之而来。然而,相较于工作环境,生活上的这点小困难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虽说有过一次援藏经验,但此次难度之大还是出乎谢新胜的意料。由于施工环境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萨嘎县天气经常变化无常,有时上午时候还是阳光明媚,下午却狂风肆虐、漫天黄沙,一会儿风雨交加、一会儿雪花飘飘、一会儿又是骤然而至的冰雹。所以在这里,有效的施工作业时间非常短。而且受地形限制,大部分施工地点运输车辆、施工机械无法进入,只能靠牲畜和人力搬运,施工难度是平原地区的数十倍。
谢新胜登杆检查配电台区建设情况
谢新胜每天的工作就是驾车对每个施工现场进行督导检查,对工程物资的到位情况、实际需求量、物资变更的数量、型号及需求进行现场排查,对各施工项目的现场安全、工艺质量、工程进度进行监督协调,最大限度加快施工进度。
有一次,谢新胜从施工现场返回萨嘎县城,山上下起了雪,回县城只有翻山这一条道,刚上山时雪不是很大,山路路况基本正常。然而到了下午已经成了狂风暴雪,并且越下越大,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等我们快到山顶时,车的前窗几乎雪白一片,被雪遮挡住了视线,车子只能以几迈的速度前进。“这时,如果我们停下车等雪停了再前进的话,山路就会被积雪封死,晚上我们只能在山上、在车里过夜了,这样不饿死也会被冻死。”谢新胜说。
在没有任何选择的情况下,谢新胜跟同事们只能龟速前进。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等到下山的时候,山道上已经有一层厚厚的积雪,如果车速过快或者刹不住车,稍有不慎就会从几百米的悬崖上跌落下去。在这种情况下说不害怕是假的,当时谢新胜的心里害怕极了,心一直砰砰砰地跳,几乎被提到了嗓子眼,两个紧攥着的手心里都是汗。他努力让自己不去看车窗外的一切,努力的平复着自己的心情。此时此刻的谢新胜甚至在想,我是不是给父母和妻子、孩子留一封信。至今在谢新胜的手机备忘录里还保存着这样一段话:“爸妈、媳妇还有亲爱的女儿,因为山高路滑,如果我不幸对不起你们,以后没法照顾你们,请原谅我的不孝和抛弃你们的错,我爱你们、永远爱你们,原谅我!”。
可能是满怀至诚大爱的援藏人员感动了上苍,谢新胜跟同事们有惊无险地翻过雪山,这段艰难的历程竟然用了整整两个小时。这期间,谢新胜一根接一根的抽着烟,不知不觉中一盒烟竟然被他抽掉了大半盒。
赤脚趟过雅鲁藏布江 腿脚冻到失去知觉
赤着脚在冰水里过河,想一想就会有刺骨之痛。这些我们只能在电视纪录片里面看到的场景,谢新胜却是正在切身体会着。
谢新胜和同事赤脚趟过雅鲁藏布江
萨嘎县夏如乡10千伏配电网90%工程量处于峡谷中,线路有10处跨越雅鲁藏布江,跨越峡谷24处,最大跨度达到450米。牵引渡绳需从12公里大桥处由人工走江边到跨越处,多处作业点施工机械无法抵达现场,所有建设材料都需人工多次转运。因夏如乡施工现场平均海拔4700米左右,天气条件十分恶劣,即使在夏季的5、6月份,早晚温度依旧达到零下5℃,随时都可能下大雪,空气中含氧量低,施工难度巨大。由于施工现场没有道路,山下背阴处常年覆冰,谢新胜带领工人们需要踏着冰川上山,他曾经不止一次滑倒,但是工程施工现场每天必须到岗到位,即便是再难走的路也要咬牙坚持着走过去。
在跨越雅鲁藏布江的施工地点,没有任何桥梁,施工人员及现场负责人只能赤脚渡江。为督导现场安全及工程质量,谢新胜每次都要脱下鞋子
谢新胜跟参与工程建设的藏族群众谈心、交流工作
把爱留给藏族群众 感觉亏欠妻女太多
“女儿啊!爸爸真的真的很想你,此刻眼泪已经在眼眶中打转,希望你长大后能懂得几分爸爸所想,原谅爸爸的不是,爸爸永远爱你!”这是谢新胜一封家书里的一句话。
写这封信的时候,谢新胜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现在孩子正是牙牙学语、蹒跚走路的时候,也正是特别缠人的时候。每天跟妻子、孩子视频时,谢新胜的眼泪都会在眼中打转。高原大山里手机信号很不稳定,时断时续,有些地方根本就接收不到信号。所以谢新胜经常会玩失踪,有时几天都处于失联状态。为此妻子李迎新经常为丈夫悬着一颗心。自打援藏以来,视频是一家人最温馨的时刻,也是最让人牵肠挂肚时刻。有一次,视频中女儿不停的爸爸、爸爸的叫,谢新胜实在忍不住了,眼泪刷的就流了下来。每当回忆起这个场景,谢新胜就会默默地对女儿说:“女儿,爸爸对不起你。但是等你长大了,肯定会为拥有一个为西藏电网建设做出贡献的爸爸而感到自豪”。
通讯员 刘春迎 于洋 报道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 130227泽连斯基:美国“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已抵达乌克兰
- 229946华为新品发布会现场 观众齐喊“遥遥领先”
- 329581乌军称击落俄无人机及导弹
- 428270祝贺!中国队2天狂揽39金21银9铜
- 524748乌国防部称俄黑海舰队司令在导弹袭击中死亡 俄方暂无回应
- 616839刘德华亮相华为发布会,出场时全场欢呼沸腾
- 715689华为发布会最后,全场合唱《光辉岁月》,大屏幕回顾20年成就
- 815242中国生物杨晓明团队:新型猴痘mRNA疫苗可提供强大免疫保护
- 16163商务部:中欧双方同意加强中欧证券期货
- 23724俄黑海舰队总部坍塌建筑被爆炸拆除
- 33334遇见习近平|九年过去了,他竟然还记得
- 42720第1视点|习近平考察枣庄石榴种植园
- 52645轻松一刻:身体有这样的柔韧性,是好事
- 62139“美国的手上沾满智利人的鲜血”——起
- 72134时政微纪录丨习近平总书记浙鲁行
- 81908美国又要使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