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昌都地区行署副专员郑化民的西藏岁月
7月4日,采访团一行跨过金沙江进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记者突然想到,有一位淄博老乡曾经在原昌都地区担任行署副专员。他在西藏战斗、工作的经历,可以说是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一个时代缩影。
郑化民93岁时的照片。(资料照片)
叛徒朝他连开几枪 所幸都没击发
记者依稀记的,今年元旦,在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朱家南村的山顶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玉池指着对面的山脊对记者说:“那条山梁叫长龙岭,那片残破的石屋子,就是郑志宏的老家,他20岁时参加革命,后来在昌都工作,几十年都不忘家乡。”
据郑玉池书记介绍,朱家庄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出了一批有志之士。
7月5日,记者电话联系到了郑志宏的儿子郑新,他告诉记者,郑志宏是父亲的原名,父亲参加革命后,出于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考虑,改名“郑化民”。郑化民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世时讲过的一些革命斗争故事,至今令郑新印象深刻。
1961年,一家人在西藏江达县委楼前合影。 (资料照片)
“那是发生在1939年或1940年的一件事,我父亲险些因为叛徒出卖而丧命。”郑新说,父亲所在的党组织出了一个叛徒,当时其他党员都不知道此事。一天,按照约定的时间,几名党员分别前往碰头点准备开会。
“我父亲先到的,随后叛徒带着伪军来抓人,对方一进门就掏出手枪来连开几枪,幸亏遇上了哑弹,子弹没能击发。我父亲趁机跳窗户逃走了。”郑新说,当时在那么近的距离开枪,一般情况下必死无疑,父亲算是比较幸运的。
“伪军没有抓到我父亲,就把我大伯、二伯抓去了。他们专门做了一种半人高的木头笼子,把我大伯、二伯关在里面,放在室外风吹日晒。可以说是受尽折磨。”郑新说,最后党组织和家人费了很大劲才把两人救回来。
从部队到地方 新“战场”上有新作为
1950年,郑化民所在的十八军54师进军西藏。昌都战役后,郑化民被派往贡觉县接手地方工作,担任军事副代表和临时县委副书记,开始了艰难而又重要的地方工作。
“那时候虽然昌都解放了,但还有地方武装、土匪存在,形势险恶。”郑新说,有一次父亲被派往贡觉县下辖的一个地区开展工作。临行前,部队首长王其梅将军把父亲叫到办公室谈话,说明此次任务的重要性。谈话结束准备离开时,王其梅突然喊来警卫员,要跟父亲合个影。
“当时照相是很稀罕的,只有在重要场合、重要节日的时候才有可能拍照。我父亲当时就纳闷:只是一次布置任务的谈话,也没有重要节日,为什么要拍合影呢?”郑新说,父亲到了工作地点后就明白了——当地土匪横行,共产党的干部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当时王其梅将军可能是考虑到我父亲此行风险很大,所以提前拍个合影,万一出现意外,也算有个纪念。”郑新说,非常遗憾的是,这张珍贵的照片在屡次搬家过程中遗失了。
郑化民在家浇花。(资料照片)
上世纪70年代初,已经任昌都地区行署副专员的郑化民临危受命,担任了邦达机场建设副总指挥。
“邦达机场海拔4000多米,是在冻土层上修建的,只能在每年的夏秋两季施工,所以工期持续了好几年。”郑新说。邦达机场至今留有民航建设史上唯一的机场修建者纪念碑,89名英烈为邦达机场早期修建献出了生命。直到现在,邦达机场仍是世界上气候“最恶劣”的民用机场之一,冬季风速达30米/秒以上,极端温度达-42℃。
情系家乡教育 捐款改善办学条件
郑化民1950年10月进藏,在西藏昌都工作了32年,1982年9月经组织批准在河南郑州离休。郑化民一直对老家怀有特殊的感情,2009年,他把平时节省下来的5万元钱捐给了家乡的学校——朱家庄小学,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在他看来,老家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资源较少,发展教育是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重要手段。
“之所以给学校捐钱,是因为我父亲特别重视教育,这跟他在部队的经历有关。在他所在的十八军,有很多有才干的人,其中一些人就因为文化水平低而没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父亲初中没上完,他如果能有更高的文化水平,也许会有更好的发展。”郑新说,父亲在部队时就经常对部下们说“当兵不读书不行”,在家更是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曾说:“将来我要有条件的话,我要让所有的孩子都上大学”。
郑化民认真看报纸。(资料照片)
郑化民还是子女学习的表率,他生前仔细学习了大量的马列主义专著,书上留下了大量的圈圈点点。晚年的他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家人用相机、手机留下了不少他手持放大镜认真读报的镜头。
郑化民1985年最后一次回老家探亲,此后因为身体健康原因没能再回去过。2012年4月,弥留之际的郑化民跟子女们说想回老家,但此时身体已经不允许了。2012年4月15日,郑化民在郑州逝世。他的骨灰最后被安放在了老家的祖坟里。
郑化民生平:
郑化民同志1917年12月出生于山东淄博,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县朱家庄镇民运政治指导员兼小教、博山县抗日警察局科长、博山县下庄区公安特派员、博山独立营政治指导员、博山县大队新兵连政治指导员、博山下庄区中队指导员、博山独立营二连政治指导员、警备旅三团六连政治指导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八纵队二十四师七二四师七二六团六连政治指导员、豫皖苏五分区司令部协理员、50师政治协理员、十八军五十四师160团组织股股长,丁青地区党委书记,贡觉县党委书记,江达县第一书记,察隅县第一书记,昌都地区行署副专员。郑化民同志1950年10月进藏,在藏工作32年,1982年9月经组织批准离休。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晓明 王兵 韩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