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接受你们这样处理,必须开除他,”会议室里传出来阵阵争吵声,“开除他我才满意,不然我去区里、市里要个说法……”说话的是王大姐。
在此几天前,王大姐来西城办事处便民中心办理业务,由于不符合政策无法办理,与工作人员起了摩擦。王大姐认为是工作人员故意刁难,将情况反映到纪工委。我和同事通过查看录像、询问办事大厅其他工作人员等方式全面了解情况后,得知王大姐办理的业务确实因不符合政策而无法办理,小赵工作态度不好也是事实。紧接着,纪工委对小赵进行了批评并在办事处通报。在我们向王大姐反馈处理结果时,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正不知怎样解决才好,小赵主动找到我们说,“那天王大姐一直缠着我们办理不合规的业务,我情绪也不对,实在不应该,我愿意当面向她道歉,希望王大姐消消气。”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劝解、沟通、明晰政策,王大姐从不理解、不接受,到心平气和、心悦诚服地走出了办事大厅。
作为从市纪委监委审查调查室到西城办事处纪工委挂职的纪检监察干部,接触对象从被审查调查人到基层公职人员、普通群众,主要任务从办理大案要案到处理琐事小事,在角色的转变、实践的历练中,我对“以人民为中心”有了更深的体会。街道是直面群众的第一道窗口,来访群众各有诉求,也许千头万绪,也许鸡毛蒜皮,群众愿意向我们反映问题,说明群众认为我们能够公平合理的处置问题,体现了对我们纪检监察工作的信任。如果不认真履行职责,怎能对得起群众的这份信任呢?很多时候,群众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唯有情、理二字而已。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在纪工委干部接访日中,有位老大爷让我印象深刻。老大爷背着手站在接访室门口,“姑娘,我有个问题想要咨询你。”我请老大爷进屋坐下慢慢说。老大爷却说,“不坐啦,你们年轻人干工作也忙,我就是遛弯顺便问问。”就这样,前后仅仅几分钟,老大爷站在门口听完了我们的答复。“谢谢你啦,小同志!”老大爷背着手慢慢走远了。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工作中我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生活中我也是一名普通老百姓,无论何时都应该多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换位思考,把来访群众当成自己,会希望得到怎样的答复?讲清道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耐心端正态度背后的真情实意。“群众利益无小事”并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更应该是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的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