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9时4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喷薄着烈焰拔地而起。伴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宣告全面完成,北斗团队成了中国最顶级的天团。
北斗天团队伍庞大,人数竟有30万人之多。在过去26年的时间里,他们把一颗颗北斗卫星打上天。这支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团队,平均年龄才只有31岁,比国外相关团队年轻了十几岁!是什么让这支如此年轻的队伍能够完成如此伟大的创举?是一种爱国情怀,更是因为他们拥有钉钉子的精神!
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
北斗天团正是如此。1995年,北斗导航工程立项启动不久,一个不速之客——信号“快捕精跟”问题跳了出来,严严实实地堵住了北斗一号的工程进展。就在所有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三位博士还未毕业的20多岁小伙子——王飞雪、雍少为和欧钢竟拿出了一套“全数字化”方案!这三个小伙子从北京抱回一台比较先进的计算机,拿了4万元的尝试经费,开始了艰难的攻关历程。他们把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仓库简单收拾一下当作实验室。没有仪器设备,就东挪西凑找人借,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他们的仿真试验取得了理想效果!
“快捕精跟”关键技术立项后,王飞雪和同伴们每天工作二十个小时左右。他们饿了就泡包方便面,累得眼皮子都撑不开时就泡上一杯浓咖啡提提神,直到实在坚持不住时才打开行军床……这一熬就是整整三年。1998年5月,他们终于迎来苦尽甘来的日子,测试得到的第一批“快捕精跟”数据,效果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期望值。
正是有了这群北斗人的钉钉子精神,才有了55颗北斗“出道”,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矢志不移、接续奋斗。
作者:Liujia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