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弘扬淄博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由淄博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了培养选树“淄博金牌工匠”活动。本次评选面向淄博市各行业在职职工,最终熊兆军、王卫红、李原斐、司书伟、董涛、孙文超、靖维建、刘永强、田纪友、毕于民、刘绪贵、林维华、许俊峰、张建华、王国星、车延良、刘培华、孙晓东、付玉芬、巩伟20位职工当选。今日,“工会之窗”刊登其中6位金牌工匠的事迹,以飨读者。
“产业教授”的科研创新路
熊兆军 山东胜利钢管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熊兆军,1986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钳工工作至今。他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散发着光和热,有多项科研成果问世,被淄博职业学院聘为首批“产业教授”。
熊兆军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上世纪80年代就参加工作的熊兆军,为了提高自己,再次踏进校门接受教育。1995年毕业于胜利油田职工中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破格晋升为高级工,2001年11月取得钳工技师任职资格,2009年12月取得高级技师资格,2016年11月获得张店区首席技师称号,2019年9月被集团公司授予岗位技术标兵……
在诸多荣光背后,熊兆军有实打实的成果在支撑。他取得胜利油田技术成果奖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每一项专利都把他为之奉献拼搏的领域推向了新的高度。
熊兆军的创新能力极为突出,工作至今,他获得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足有5项,发表技术论文9篇。
山东胜利钢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熊兆军立足本职、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学习,也希望更多职工能像他一样不断学习、总结、创新、提高,在公司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
做一个匠人 守一份匠心
王卫红 淄川区遇韵陶瓷工作室首席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没有一份挚爱,怎能追求技艺无止境。26年如一日,王卫红精研技艺,坚守工匠精神,是淄博陶瓷文化传承的一面旗帜,也是让淄博陶瓷文化走向世界的使者。
匠人们的付出来不得一点取巧,在陶瓷这条路上,王卫红一直耕耘不辍,曾多次获全国和省级金银奖30多项。王卫红获得全国工艺美术大赛金奖、全国工艺美术设计创新金奖、中国艺术节工艺美术金奖;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山东省杰出青年陶瓷艺术家、淄博市陶瓷艺术大师等多项殊荣。
她的作品“群贤图”“国色盈盈”等收录《名家艺品大观》。多年来,王卫红配合山东省人民政府侨办“海外青少年寻根之旅”活动,传承传播陶瓷文化。
与此同时,她坚持强己育人,积极为壮大后备人才队伍力量作贡献,带徒授艺,热心传道授业解惑。她悉心培养的学生基本功扎实、综合技能优良,以至于师徒共同被聘为客座教授。
王卫红始终铭记立德树人,在强化自身技艺的同时,她支持和帮助徒弟们向残疾人联合会、红色文化教育馆址等捐赠作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带头为乡村防控一线捐款捐物。
“状元郎”鹏程万里
李原斐 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师
李原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三届全国陶瓷职业技能总决赛在福建德化举行,全国各地的110多位名匠云集于此。一个来自淄博的身影也在其中,他以最沉着的姿态拔得头筹,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授予“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称号,他就是刚满30岁的李原斐。
入职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3年来,李原斐一直在生产一线工作,他爱岗敬业,爱钻研技术,公司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评价很高。在多次参与国瓷任务期间,他不仅为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也为山东陶瓷争得了荣誉,更展现了当代陶瓷技师的精湛技艺和良好精神风貌。
自2007年起,李原斐作为学徒跟随“淄博市首席技师”马芝林解决诸多生产技术难题。2018年,马芝林退休后,李原斐独当一面,多次解决车间技术难题,在公司内部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2019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七届二次理事会在云南昆明召开,李原斐接下了“全国技术能手”的证书。在这个陶瓷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支为建设新时代国瓷强国的目标而生的队伍里,都能看到李原斐的身影,他注定在这条道路上牢记使命、迎难而上、开拓进取。
“小技小改”换来大效益
司书伟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司书伟平时是一个爱琢磨爱动脑的人,多次对车间项目进行改进,解决了生产中多项技术难题,节约成本每年超过百万元。
司书伟是新华制药104车间职工,左旋多巴产品L-350班组副组长、技术员,中共党员、高级金蓝领,他以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凭借高超的技术水平,他曾获得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2019年全省医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有机合成化工职工组二等奖,也曾屡屡在公司技术比武中夺魁,还多次获得公司“金牌工人”和“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他大胆提出工艺改进项目,改进氨气吸收提浓装置,为公司节约了60余万元原料,实现了废氨水的原料回收套用和副产品脱硫剂的商业化销售;他在L-350厂房乏汽水综合利用项目中,实现了工艺用水和蒸汽的节约,每年可实现能耗节约50余万元。
诸多成就的背后,是一位朴实工匠的赤子之心。在班组内,他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为车间及班组带出了大批的技术骨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名新华人的坦荡人生,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新华人之歌。
做轨道交通创新领路人
董涛 淄博市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副科长、高级工程师
说起董涛,同事们都对他赞赏有加。2018年12月26日,淄博北站投入使用,建设工程期间,董涛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师中的一员,凭借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工程节约建设资金14100万元;统筹加速开展项目用地指标采购工作,为财政节约支出18000万元。
作为淄博市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的一员,董涛可谓荣誉加身,曾被评选为淄博市委、市政府新旧动能转换先进个人,被推举为淄博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优秀共产党员,曾获得过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在济青高铁百日劳动竞赛中获选先进个人,在单位他连年工作考核被评为优秀档次,记了三等功。
董涛的工作经历丰富,无论是专业素养还是技术水平都在日久天长的打磨中更显突出,由此才能在一次次工程任务中频放异彩。他还将张博铁路及淄博站客运设施改造打造为国内首创。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双线电气化、全封闭全立交、合理增加站点、公交化运营、淄博站新增专用车场,采用轨道交通票务系统、国铁和地铁车型结合等一系列新思路、新想法。
董涛以一名匠人精益求精的态度,在新旧动能转换、交通强市发展中,展现了新风貌新作为,彰显了党员的先进性。
情定陶艺 勇攀高峰
刘永强 淄博永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刘永强是著名的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在以刻瓷为代表的淄博陶瓷艺术界,刘永强因其作品新颖、技术高超、成绩斐然脱颖而出。
凭借着对陶瓷事业的热爱以及在艺术道路上的不断突破与创新,刘永强创作了大量中西结合、古典与现代结合的陶瓷艺术精品。刚刚参加工作仅5年,他所刻制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肖像,就曾被外交部作为国礼赠送给戈尔巴乔夫本人。他的作品斯里兰卡总统肖像也曾被山东省政府作为礼品赠予总统本人。
历经31年艰苦努力,刘永强的艺术创作水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刘永强就完成了《寒香图》《江山清胜图》等十几幅刻瓷作品,历时3年刻出的《清明上河图》成为我国首次用刻瓷手法表现的《清明上河图》。刘永强先后有40多件作品在全国陶瓷创新评比中获金奖,近100件作品在全省陶瓷创新评比中获奖。
多年在刻瓷艺术实践中的探索和创新中,刘永强始终秉持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攀登陶瓷艺术巅峰的脚步永不停歇。
(文/图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宫瑞瑞 通讯员 姚锋 张大伟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