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能源淄矿方大专业化公司新河项目部,提起维修班长许乐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夸。大家都说,别看他貌不惊人、语不出众,他可是“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能得到工友这样的评价,许乐昌自有过人之处。入职14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维修工,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维修班长,还被公司授予“方大工匠”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闪光的创新之路。
灵机一动想妙招
“创新这个事儿虽然挺困难,但有时候就是灵机一动!”提起那次创造管路自动除锈器的事,许乐昌说。
去年4月,新河矿业千米深井充填工程施工时,使用的是从葛亭煤矿撤换下来的旧管路。以前,遇到这种情况都是把旧管路送到当地加工厂除锈后再使用。然而这次,由于环保整改原因,几个加工厂都停业整顿。面对几千米锈迹斑斑的管路,加之紧迫的工期,工友们都感到火烧眉毛。
“实在没办法,只好自已动手,人工除锈,虽然速度慢、效果差,但总比干等着强!”大家七嘴八舌。
许乐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在冥思苦想、来回踱步的时候,他被一团打卷的废旧钢丝绳绊了一下,险些摔倒。他懊恼地踢了那卷钢丝绳一脚,就这一踢,他心中豁然开朗:把这些废旧钢丝绳缠在生锈的钢管上,再加上动力旋转,不就能快速除锈吗?”他把想法向大家合盘托出,工友们连声说好。
于是,他立即动手,把管槽机改造成带动管路旋转的动力,再把废旧钢丝绳加工成管路抱卡,抱在管路外侧,又在管槽机上安装了速度调节阀。一台简易的管路自动除锈器就这样制作出来了。随后,经过不断试验改进,又设计了除尘罩,加装了细水喷雾。此举不但解决了降尘问题,而且使管路除锈工作很快完成。
善于琢磨解难题
今年3月份,6名工友在井下更换高扬程水泵转轴时,旧转轴上的对轮怎么也扒不下来。大家忙活了一整天,可对轮纹丝不动,这可难倒了大伙。无奈之下,只好给许乐昌打电话。许乐昌赶到现场后,详细了解情况,经认真研究,他决定采取对轮外部加热,配合20T螺旋式千斤顶的办法。可由于水泵为卧式,本体大,增添了不小的作业难度。忙活了一上午,也不见效果,大家满面愁容、一筹莫展。
就在大家都去午休的时候,许乐昌独自回到水泵旁研究起来。下午一上班,大家见许乐昌脸上露出了笑容。“有门?”有人刚问出这句话,就听见“砰”的一声,对轮向外拖动了。原来他在将对轮提前加热的基础上,将液压油缸垫在千斤顶下,巧妙地利用双力的作用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确保了工程的施工进度。
精打细算创效益
在一次巷修施工中,新河矿业总工程师张为民提出“采用U型钢棚代替T型工字钢棚,增强巷道支护强度的思路”。领到任务后,许乐昌连夜制定施工方案。可在预算物料和经费时他发现,如果自己压制U型钢棚,每一架要比从厂家定制便宜1000多元。此次施工需要U型钢棚1千多架,这笔账算下来,让他大吃一惊。如果自己来压制,不就能节省大笔经费吗?于是,许乐昌向领导建议,自已动手压制U型钢棚。
然而,看似难度不大的U型钢棚,压制起来却困难重重,很难达到技术标准。于是,他在地面画了一个钢棚模子,压制好后比着地面的模子量。他发现钢棚模子达不到标准,便再到压力机上调整弧度。就这样一点点压,一遍遍量,错了就改,改好了再量,来来回回尝试几百次,终于将第一架标准U型钢棚压制完成。随后又经反复试验,研发出了自压自推式压力装置。这项技术创新,不但较好地解决了U型棚采购流程慢、难以应对紧急工作等问题,使施工进度提高约10%,而且大量节约了成本,年经济效益约60万元。
许乐昌时刻秉承自力更生、勇于创新的理念,通过十几年的奋勇拼搏,累计完成小改小革精益管理提案12项,技术创新4项,协助矿方完成技术创新3项。其中,《U型钢冷弯工艺及其设备改造技术》《废料挤压机的研究及运用》《U型钢棚卡兰压制方法研究及应用》等技术创新项目,通过集团公司审批,已在新河矿业公司推广使用。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银峰 通讯员 秦玉爱 古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