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门桥下,有一家“臭干”店经营了已26年。生活在济宁市中心的人,基本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名字叫“孙记臭干”。经营这家臭干店的老人叫孙益民,今年已有62岁了。老人说,年轻的时候做过很多生意,唯有这门手艺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在94年之前,老人为了谋生开始打起做生意的念头,开过商铺,也卖过爆米花。在很早时候,爆米花都是放在一个炉子里加热生火摇出来的,孙老先生不知从哪听说了这门手艺,于是在济宁城里做了起来,生意也是十分的兴隆,成本很低,也不需要精湛的技术,走街串巷,随时随地就可以来生意,甚至除了炉子之外,也不需要其他的原材料,自家带着自家的大米就去弄成爆米花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简单和薄利多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着孙老先生做起这门手艺来,因此,随着竞争对手的日益增多和无可继续研究性,孙老先生前往广东打工,也是在那里,跟着南方人学会了制作臭干的手艺。
孙老先生直言说,就算是学了,也做不出来人家那种味道,大家都互相隐瞒真正的配方,唯有自己钻研,才能做出独一无二的味道。于是,基于在广东学到的简单制作方法,他回到济宁开始自己研究起配方来,做出了专属于自己的“孙氏”味道。
1994年,当时济宁城,这种食物的唯一性带给了孙老先生很多的挑战。它的臭味儿总能让人“敬而远之”。孙老先生回忆说。起初他是蹬着三轮车在一中门口做这门生意,那时候只要一开锅,豆腐的臭味儿就会满天飞,在那附近居住的老太太们经常与他吵架,认为这是不能吃的东西,更不要提把它作为讨生计的食物卖出去了。无奈之下,他开始做“试吃”,将做好的臭干免费送到那些老太太手里,让她们细细品尝臭干本身的香味。尽管如此,倔强的老太太们也并没有因此松口,依然坚持着自己对孙氏臭干的看法。
直到1995年之后,这些臭干送到一些一中学生的嘴里,年轻人们才开始慢慢发掘臭干的美味之处。于是这种味道一传十,十传百,小摊前的学生愈来愈多,开始吸引着附近的居民和路过的路人们。孙老先生的生意日益明朗起来,从最初的一天四五斤豆腐,慢慢卖到如今一天一百多斤豆腐,逢年过节之日,生意更是火爆,多则一天卖到四五百斤。从一个流走于街头的小摊贩,变成了一个拥有好几家加盟店的小老板。
孙记臭干除了拥有独特的酱汤之外,它的辣椒酱也是专门研究配制出来的,不仅又麻又辣,辣椒的香味也会浸在里面,每一口下去,它的香气会弥漫在整个口鼻之中,多数能够吃辣的人也都会因它的辣椒酱而变成回头客。
孙记臭干如今已有26年的历史,它仍然保持着最初的味道,让一代又一代的老济宁人在这个味道中感受这座城里街边小吃的魅力。
图文:徐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