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鲁中晨报淄博6月23日讯 “这堆乱七八糟的石头,一天的功夫就大变样了,你看有花有草,还怪像个样来。”75岁的沂源县西里镇东升村村民江玉义为村里的变化竖起了大拇指。让人惊奇的是,西里镇的一个小举措,让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从干部求着村民干,便成了村民争着干抢着干。
“我们镇上刚刚开了会,要求我们村里建设几个小微景观,一等奖3000元,三等奖也有600元。我们组织了村民想办法,出点子,围绕咱们村的特点,修建了这个街边的小花园。别说,还挺有味道。”今天,东升村党支部书记徐安芹笑着告诉记者。
东升村正在利用废弃的碎石、磨盘进行小微景点建设。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各项整治成果,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环境质量,西里镇出台了城乡环境整治巩固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为了发挥每一位村民的聪明才智,西里镇把压任务的工作方式,改变为鼓励引导,向村民征求“金点子”。随着工作方式的改变,以前“求着干”的工作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每一位村民都争着干、抢着干,乡村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掩映在花丛中的一个废弃磨盘,成了东升村一道特色景观。
北王家庄村的幸福小凉亭已经投入使用。
辛庄村的“垃圾场”变成了独具特色的小公园。
“我们规定小微景观要充分展现各村特色文化传统、特色产业发展等情况。让村民在对自己家乡传统文化的思考中,重新发现家乡的美丽,从而激发大家热爱家乡,美化家乡的干劲。”西里镇政府分管环境整治的人大主席刘佩田告诉记者,他们设置了一等奖10个,每个奖金3000元;二等奖30个,每个奖金1000元,三等奖50个,每个奖金600元;设置最佳创意奖3个,主要考虑景点小品的创意性,每个奖金2500元。考评结果公布后,立即兑现相关奖金。
“钱虽然不是很多,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可以激发大家的聪明才智,这样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就不再是一个任务,而是从村民的心里,自觉自愿自发地建设起来。”刘佩田告诉记者。
“在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下,我们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发动村民代表和一般群众参与,真正做到人民家园人民管。”辛庄村党支部书记郝增山告诉记者,他们村已经展开以清理卫生死角为重点,全面清理塑料袋、包装纸、香烟头等生活垃圾的“清底子”行动。
辛庄村的一个个卫生死角,得到了彻底清理。
金星村村口用废弃磨盘正在建设的这个小微景观,让人眼前一亮。
裕华村的拇指公园充满了浓浓的乡愁。
“按照镇党委政府的部署,我们村柴草堆、粪堆、渣土堆、废弃物等一律清理;生活用柴定点整齐摆放;对房前屋后堆放的废弃建材、废旧物品等杂物,有用进家、无用清除。”北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元坤告诉记者,目前该村幸福小凉亭已经投入使用,而村民健身设施附近的石桌石凳也已经“上岗”。通过这些小微景观的建设,西里镇绿色秀美的本色正在逐渐显现出来。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晓明 李波 通讯员 孙静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