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汹汹,全民战疫成了一个热词。何为文艺战疫?怎样文艺战疫?文艺战疫的具体影响和作用?
淄博市戏剧家协会的文艺工作者们给出了一份答卷:虽不能置身“战疫”一线,却可以正确引领社会舆情,提振信心,传递正能量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文艺工作好比战争时代吹响的号角,能直接或间接起到了鼓舞人心、增强战斗力的作用,对打赢战争同样能做出巨大贡献,好的文艺作品更能发挥这样的作用。
作品丰硕 叫好叫座
“戏剧传承在民间、发展在基层、提升在组织(院团)。我们淄博市戏剧家协会从自身角度出发,研讨并实施如何用自身力量助力“战疫”一线。”淄博市戏剧家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部署面向全市、全省,以及国内戏曲名家、戏剧梅花奖演员下发征集作品通知。
广大文艺工作者勇担使命、迎难而上,奋力吹响抗击疫情时代号角,用多种文艺形式讴歌淄博市医务工作者、战疫志愿者、公安干警等一线防疫人员中优秀人物和感人事迹,赞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先后创作出五音戏戏歌《最美逆行者》《无畏英雄》《战疫赞歌》《梦中的眷恋》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为助力抗击疫情发挥了独特作用。
为留存保护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进一步做好主题文艺创作,淄博市戏剧家协会通过专属公众号“文艺人之家”连载发布,发稿刊登100余期近200篇戏剧“战疫”作品。覆盖面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并且通过坚持战疫作品连载,进一步辐射到全省、全国文艺文艺院团、艺术工作者,至今仍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作品投稿。
面对不同层面设立不同标准。针对淄博市剧协会员创作开展“扶上马,送一程”的工作方法,建立“淄博剧协战疫创作交流研讨群”。淄博市戏剧家协会邀请淄博市艺术研究所、京剧院、五音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等专业文艺工作者,对收集来的淄博市“战疫”作品进行加工提高,保证文艺作品质量。
上述负责人总结了四个要点:一是保持正确的创作导向。坚持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相统一,遵循艺术规律,避免抽象化、概念化、套路化的应景创作。二是坚持服务人民的创作理念。坚持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相结合,努力使文艺作品在愉悦身心中温润心灵、舒缓情绪,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三是坚持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运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文艺形式,不断创作既能提振精神又适合居家审美愉悦的文艺作品,防止和摒弃浮躁心理, 抵制急功近利创作态度。四是着力提高作品质量。根据疫情防控进展情况着力提高作品质量,努力创作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文艺作品,为文艺战“疫”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国内、省内征集来的文艺作品及全国梅花奖演员的作品做到合理规划,错落有至。每期发布的作品既满足大众对不同剧种的欣赏,又避免了相对单一的文艺形式,把音频、视频,以及演唱、表演、朗诵以不冲突的形式进行发布,影响力不断扩大。
从最初的征稿,到戏曲名家慕名投稿,淄博市戏剧家协会先后发布中国戏剧名家,梅花奖演员(排名不分前后):淄博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五音戏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吕凤琴;吕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焦黎;内蒙古二人台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何小菊;厦门市歌仔戏表演艺术家“文华奖”“梅花奖”获得者苏燕蓉;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梅花奖,文化奖获得者詹丽华;川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花奖”获得者,刘芸;柳子戏表演艺术爱家梅花奖获得者陈媛;京剧青年表演艺术家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得者傅希如;秦腔表演艺术家二度“梅花奖”、二度“文华表演奖”、二度“白玉兰主角奖”获得者李梅;评剧表演艺术家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罗慧琴;豫剧名家、梅花奖获得者周桦;眉户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许爱英;上党梆子“梅花奖”获得者陈素琴;川剧院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胡瑜斌等一大批梅花奖演员的“战疫作品”。同时,淄博市青年戏剧人代表:五音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史晓睿、路萌、路金红;淄博市京剧院李滨、梅艳、徐敏等代表作品。
数量之多,质量之精,可谓全国戏剧界少有,作为市级剧协,正是有了勇于担当,不断做为的初心和使命,才能有如此魄力,大胆突破,发挥出文艺工作的战斗堡垒作用。
利用网络 扩大影响
淄博市戏剧家协会首创了“网络戏剧演唱”的探索和实施。新冠病毒的蔓延传播,影响到各行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演出市场更是无法进行,全国各大剧院停摆,基层演出更是无法进行,极大阻碍了文艺活动的持续性发展,伤害了戏剧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看戏、听戏、演戏成了奢望。
淄博市戏剧家协会作为服务于基层戏剧工作组织,在全国开辟先河,第一时间倡导利用微信平台、抖音直播,组织淄博市、山东省内及全国戏曲票友演唱会。半年的时间,先后组织了“淄博市五音戏曲演唱会”“吕韵乡情一家亲——淄博滨州地区吕剧演唱会”“中国戏曲微电影网《春和景明》多剧种线上视频演唱会”。
5.23全国文艺志愿服务日期间,在山东省剧协倡导下,淄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各区县文联和剧协的努力下,通过微信群积极开展“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淄博市各区县戏曲演唱会”10余场次。其中沂源县、桓台县、淄川区、周村区、临淄区、高青县等剧协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直接参与人数达到6000余人,受众达3万余人。
为了切实保障网络戏剧演唱会质量,演出前,淄博市戏剧家协会和各区县文联、戏剧协会做了大量细致的筹备工作,特别是针对活动参与对象老年人居多、网络使用不熟等实际困难,组织专人进行网络在线培训辅导,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网络演唱会的成功举办,通过文艺志愿服务方式和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文艺志愿的作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后续开展此类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淄博市戏剧家协会通过“抗疫作品”作品的征集发布,网络戏曲演唱会大力推广实施,直面基层戏曲票友、爱好者。其共同经历和实践,提升了戏剧在民间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同时,拉动戏剧创作的热情,全市新创作代表性戏剧几十部,填词翻唱曲目近百曲。很多戏迷朋友重新加入到戏曲票友队伍,各区县剧协新增会员近千人。
创新形式 服务大众
“我们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题材文艺作品收集归档作为记录时代、传承文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淄博市戏剧家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首先积极做好作品收集、留存工作,分门别类地进行梳理归档,为开展座谈研讨、展览展示、结集出版等活动积累作品。
该协会同时做好新创作文艺作品宣传推介。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推介优秀作品和英雄人物,传递正能量,赞颂真善美,不断扩大宣传推介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用文艺的力量激励全市、全省及至全国上下坚定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念。
淄博市戏剧家协会持续利用网络技术发展更新。在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他们将组织各方资源,通过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逐步探索利用各种形式来实现“线上线下”戏剧活动的进行,弥补时间、空间的先天不足,把远隔千里的戏剧名家请到“线上”,让戏迷票友及人民群众真正体会到“到人民中去”的文艺精神。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淄博市戏剧家协会切实履行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义务,充分发挥志愿者前行引领作用,深入基层、服务人民、引领风尚,在全民“战疫”特殊时期,创新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者服务新模式。各类活动的筹办,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在特殊时期的文艺需求,也为更好地探索发挥文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创新模式,进一步开辟文艺志愿服务新阵地积累经验。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波 通讯员 史晓睿 王志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