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出现新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些病例多有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活动史新发地市场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上
也检测到了新冠病毒那么三文鱼等海鲜产品还能不能吃?如何安全进出菜市场?现在该怎样做防护?……
6月13日晚三位武汉专家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院长边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魏晟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环境健康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梁高道通过视频连线就大家关切的问题一一给予了回应。
三文鱼之谜:传播链条如何串起?——中国都从哪些地方进口三文鱼?近年来,中国的海产品进口一直处于高位,其中三文鱼备受消费者青睐。据报道,中国每年进口的冰鲜和冷冻三文鱼约为8万吨,智利、挪威、法罗群岛、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都是主要的三文鱼进口来源国,进口量逐年递增。早前,挪威海产局市场调查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挪威新鲜三文鱼对华出口量涨幅高达92%,在其带动下,挪威北极鳕鱼、挪威青花鱼等品种对华出口亦有不俗表现。此外,90%的消费者认为,在选购海产品时原产地非常重要。44%的中国消费者将挪威作为海产品的首选产地。不过有海关检验检疫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般而言,海关对进口海鲜或者肉类产品主要进行常见的食源性细菌检查。记者查阅媒体报道,近年来,浙江、山东等地都曾发生过进口三文鱼检测不合格。不过,截至目前,尚未有证据证明此次发现的病毒是真正来自于三文鱼本身。
资料图:某海产品摊位。左宇坤 摄
——三文鱼“带毒”的可能性多大?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医学教授金冬雁表示,三文鱼本身作为病毒载体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他解释道,海鲜不太可能作为一种传染源,因为鱼类作为低等生物,鱼类病毒传染给人的情况几乎没有发生过。而且现在没有证据表明病毒能够在鱼身上复制。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所教授杨占秋也认为,从切割进口三文鱼案板中检测到新冠,这意味着该案板上的三文鱼等或被污染,但不意味着必然有传染性,目前的研究暂未发现新冠病毒可通过三文鱼或水产品污染等引起传染。
资料图:三文鱼(中新视频截图)
——如果三文鱼被污染,哪个环节会是漏洞? 虽然三文鱼不大可能是病毒载体,但它极有可能被污染,成为病毒的传播媒介。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说:“三文鱼大概率不是被新冠病毒感染了,而只是被新冠病毒污染了,目前还没有发现过人和鱼共患的传染性疾病。” 对于污染途径,朱毅分析,三文鱼被病毒污染的可能性有很多,例如因液体、空气、手接触等方式,使病毒附着在表面上,通过冷链运输延长了存活期,最终病毒被遗留在案板上。 “病毒从进口的渠道进入中国,这个路径是完全可能的。”朱毅说,低温冷链条件下,病毒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三文鱼后期还需要切割,和人的接触的时间是最长的。在养殖、捕捞、储运、分割、售卖这些过程当中,如果被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飞沫、痰液、粪便、尿液接触,就存在被病毒污染的可能。 ——人心惶惶,三文鱼还能吃吗?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原首席研究员曾光认为,北京新发地的疫情到底叫“输入”还是“反弹”,还需要探索。 三文鱼食用方法不同于其他肉类,公众往往生吃。曾光建议,目前发现病毒检测为阳性,情况不明,并不知道它的来源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没查明之前,大家不要生吃三文鱼。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One Health研究中心主任陆家海认为,从多次疫情的经验教训来看,要改变防疫的被动局面,必须将防疫关口前移,这个前移的对象就是动物从业人员,包括售卖动物的、饲养动物的、交易动物的、兽医专业人员、农牧民等都是高危人群。如果主动加强对他们的检测,就能够早发现,他们就是哨点人群。
(来源:青岛日报、长江日报、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