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三夏”工作进入尾声,已收获小麦面积九成以上。如今,在田间地头,小麦收割、玉米播种不仅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而且还是智能化。


与传统的联合收割机不同,这家农场的联合收割机都安装上了智能终端,可以实时记录运行时间、收割量、运动轨迹等数据。

兖州区农机服务中心农机校校长李健介绍,农机手通过安装的智能终端,可以监测播种质量,一旦播种出现问题,比如达不到合格的深度,智慧平台就会及时提醒农机手。
不仅如此,还可实现对作业收割机的精准定位、计亩计产、紧急智能调配、作业实施轨迹可视化展示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对机具的科学调度、有序转场。

近年来,兖州区坚持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在省内率先建成深松作业质量监测平台和农机管理云平台。联合山东省计算中心、省农机院共同建设山东省唯一的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技术融合应用研究与验证示范区,建成兖州区智慧农机创新中心并投入运行。
目前,兖州区正在加快“智慧农机”信息化终端设备安装工作,在大型动力机械、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等农业装备上已安装农机信息化终端设备300余台,并通过管理云平台实时调度监控麦收机械作业情况。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