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全面落实林长制 书写生态滨州新篇章

2020-06-12 15:46:28 来源: 鲁中晨报 举报
0
分享到:
T + -

记者 张贵英 通讯员 李世超 孙延兵 胡俊波 刁会超 报道

林长制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制度创新,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2019年9月25日滨州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滨政办字〔2019〕84号),标志着我市全面推行林长制,我市也成为全省继临沂、济南之后第三个正式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地级市。建立林长制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全市各级推进落实林长制工作热情高涨,并取得丰硕成果,为生态滨州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全面落实林长制  书写生态滨州新篇章

建立完善组织制度体系,确保由“林长制”到“林长治”

2019年12月4日,滨州市林长制办公室印发《滨州市市级林长制会议制度》、《滨州市林长制工作信息管理制度》、《滨州市林长制工作巡查制度》及《滨州市市级林长制工作督办制度》四项制度(滨林长办〔2019〕1号),进一步完善我市林长制工作制度体系,为各级林长及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行使职权提供制度保障,确保全市林长制工作高效运转。

截止到目前,全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共设立各级林长7920名,其中市级林长5名,县级林长40名,乡级林长533名,村级林长7342名。建成“林长+林长制办公室+林长制成员单位”组织体系,进一步压实各级党政领导保护发展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的责任,构建各方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全面落实林长制  书写生态滨州新篇章

全面落实林长制  书写生态滨州新篇章

林长制助推各项林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国土绿化方面,2020年是滨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验收年和攻坚年,全市各级以林长制工作为抓手,掀起造林高潮,全力冲刺森林城市验收。截止到目前,全市去冬今春累计完成年度合格造林面积15.19万亩,道路绿化483.3公里、水系绿化263.6公里、农田林网11.18万亩、林下经济2.9万亩,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51.9%、120.8%、131.8%、111.8%、146.4%。经过各级林长及主管部门的努力,至今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22个,省级森林乡镇8个、省级森林村居90个,建设市级森林乡镇30个、市级森林村居200个,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打下良好基础。

森林防火方面,滨州市依托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建立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全市837名扑火队员在岗待命,志愿者队伍100余人在林区开展义务巡检、宣传;派出包保干部281人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结合视频林火监测和人员巡护,基本形成了“高山视频、监测瞭望、地面巡查”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立体预警监测网络体系。成立督导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森林防火专项督导检查。目前,全市未发生森林火险。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监测普查,严格检疫执法,开展了综合防控。加强普查监测预警,全市共设立监测点160个,建立和完善虫情日报告、周报告制度,编发《林木有害生物情报》,及时发布疫情预测预报和防控技术意见,监测覆盖率达到100%;采取了“飞机防治为主,人工防治为辅”的科学防治模式;强化林木种苗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监管,狠抓源头管理、档案管理,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截止目前,全市未发生大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

202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全面落实林长制,扮靓我们绿水青山常在、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2020年滨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建设生态之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让我们的城市生机勃勃、鸟语花香、人民幸福。新时代,新征程,滨州市将继续深化林长制改革,围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注重党政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统一,积极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创造出更多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新高地,让滨州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全面落实林长制  书写生态滨州新篇章

全面落实林长制  书写生态滨州新篇章

沾化区——创新工作思路,勇当林长制改革排头兵

沾化区抢抓工作重点,细化任务分解,着力构建最严格的森林、湿地资源保护发展体系,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了工作方案,建立了体系完整、责任明确的区乡村三级林长和民间林长管理体系。截止目前,全区共设立区级林长5名、乡级林长127名、村级林长876名,民间林长145名,形成了纵向贯通、全面覆盖的“3+1”林长工作网络,实现了森林资源监管“全覆盖”。

一、建立常设机构,实现林长制工作常态化

滨州市沾化区自然资源局成立“林长制工作办公室”,为局内部常设机构,从编制上解决工作机构问题。林长制工作办公室配备正、副主任各一名,协助区林长制办公室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全区森林、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参与林长制相关工作,推动林长制工作的常态化。

全面落实林长制  书写生态滨州新篇章

二、确立“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体系,深化林长制改革

(一)“护绿”。深入开展野外火源专项治理活动,结合疫情防控和农事活动渐多的实际,沾化区林长制办公室及时下发《关于疫情防控形势下全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印发《沾化区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重点打击2018年以来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筹措,尽早谋划,提前完成美国白蛾防控招标工作,切实加强虫情监测,及时做好美国白蛾飞防计划。

(二)“增绿”。沾化区借助资源优势,适时提出“东柽柳、西冬枣、南白蜡、北湿地”的发展战略。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在东部盐碱化程度高的地区,发展柽柳育苗3000余亩,建立原生柽柳扦插育苗基地,是我省乃至全国最早实现大规模原生柽柳柳扦插育苗的地区;积极引导苗农开展苗木质量提升活动,目前沾化区发展白蜡、国槐等高标准苗圃10万余亩,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白蜡之乡;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林业建设,引入专业造林公司投入造林。

(三)“管绿”。沾化区投资450万元,在富源街道办事处苏王村建设打造了沾化区鲁北苗木交易市场,项目占地6.7万平方米,并建设了管理服务区和交易展示区,交易展示区共计29个单元区,每个单元区设交易区、苗木展示区、生活区;投资500万元,在泊头镇季姜村建设了沾化区白蜡苗木交易市场,项目占地4万平方米,可容纳50户苗木商集中入驻。在苗木交易市场设立专门的苗木检疫点,苗木经纪人不出货场就可以完成苗木检疫,大大简化了审批程序,为苗木流通打通了畅行通道。积极引导林农开展森林抚育、科学制定森林经营方案,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

(四)“用绿”。沾化区依托沾化冬枣原产地和50万亩沾化冬枣密植园的独特资源优势,打造“冬枣之乡、美丽沾化”特色旅游品牌,发展以下洼冬枣生态旅游园、北陈浩华生态园等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休闲农庄项目。引导支持沾化冬枣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湿地等乡村景区景点开展合作,打造沾化“一日游”“二日游”旅游线路,实现各景区点互利共赢,推动沾化生态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

(五)“活绿”。扶持企业开展冬枣深加工研发,目前推出的冬枣啤酒、鹅枣、冬枣酵素、沾化冬枣长寿木雕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成立沾化区苗木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发挥服务、沟通、监督的作用,整合行业资源、规范行业管理,提高专业水平,推动和促进沾化区苗木行业协调发展,目前沾化区呈现出了冬枣产业和绿化苗木产业两极发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

全面落实林长制  书写生态滨州新篇章

三、创新管理,探索“民间林长”新思路

沾化区结合实际,深入发掘特色路径,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全面推广特色“民间林长”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冬枣栽植、绿化苗木、家庭林场等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绿化苗木“经纪人”、冬枣电商、“乡土专家”等领域优势,将其聘任为“民间林长”,建立独具特色的“营销林长”、“电商林长”、“技术林长”管理体系,在保护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的同时,带动林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沾化区通过“民间林长”工作探索实践,提高林长制工作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也使得林长制工作充分发挥出其基层服务功能,打通林长为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例如“营销林长”秦方勇、“电商林长” 杨超、“技术林长”孙观朋均为冬枣产业带头人,沾化区第一批“民间林长”优秀代表。

邹平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建设美丽新梁邹

邹平市紧紧围绕“绿满家园,生态梁邹”的目标定位,积极推进林长制各项工作任务目标落实落地,尽快形成党政领导挂帅、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林业工作新格局,并探索林长制有效运行的机制体制,让林长制发挥出应有的工作成效。邹平市山区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确定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醴泉省级森林公园、黄山公园、樱花山风景区、黛溪河省级湿地公园为重点保护生态区域,并设立县级林长;为深入推进林长制,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分别建立造林绿化奖补制度、森林防火专项经费制度、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财政保障制度。自推行林长制以来,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一、提档升级,推进高标准国土绿化

邹平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按照全市林长制“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工作任务要求,按照“植树造景观、造林建地标”的思路,以种植玉兰、流苏、海棠等高档绿化苗木为主,见空造绿、见缝插景、见地增色,让梁邹大地“应绿尽绿、处处景观”。去冬今春,全市累计投资近3亿元,完成合格造林2.15万亩,道路绿化提升71公里,水系生态绿化30.5公里,新建农田林网1.5万亩,新增林下经济5000亩,林木绿化率达到34.6%,位居全省前列。

一是荒山覆绿。大力推进2.7万亩宜林荒山绿化,实施于兹山、白云山等山体修复,南部山区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二是路网植绿。高标准实施邹周路、鹤伴二路、西外环、邹魏路等道路景观绿化,已累计投资1.5亿元,植树7.8万株,完成绿化提升123公里,打造了“一路一特色、一廊一美景”的绿色生态走廊。三是河湖伴绿。完成辛集洼水库景观绿化提升1100亩,实施沿黄“齐东古城遗址”绿化500亩、黄河流域生态造林1300亩,营造了林水相依的水生态环境。四是村居增绿。与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清零行动等相结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村居3个,省级森林乡镇2个、森林村居9个,市级森林乡镇4个、森林村居30个,80%以上的村庄建成街心花园,建成蝶恋谷省级田园综合体,并顺利开园。

二、从严标准,全面加强森林防火

全市森林资源匮乏,保护现有森林资源为全市林长制工作的重中之重。邹平市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保障现有森林资源健康发展。一是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在主要进山入口、村驻地、清明节墓地等重点部位,设置防火固定标牌60处,悬挂宣传标语300条;广泛发放防火宣传材料20000余份。二是严格火源管理,坚持源头防范。设置固定或流动防火检查站21处;新建智能语音卡扣15个;提倡文明祭祀,青阳镇修建墓区集中焚烧塔6处,从源头上加强火源管控。三是加强防控队伍建设,配足配齐护林员。邹平市配备专职护林员291名(其中瞭望塔瞭望员4名),并为每位护林员配发了GPS定位手机。五是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森林火灾报告归口管理制度,确保上下通讯联络畅通,准确掌握防火工作动态。五是开展防火隔离带清理工作,共清理防火隔离带30余公里。截至目前,邹平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森林防火工作成效显著。

三、加强林政执法,强化执法监督

一是持续做好林政资源管理工作。邹平市涉林行政审批事项均划转至行政审批部门,邹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严格按照“谁主管谁监管”原则,主动与行政审批部门配合,开展林木采伐和征占用林地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真正做到审批、监管不分家。二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涉林违法案件。结合“绿卫2019”森林草原执法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2019年查处涉林案件2起,结案2起。三是建立常态化的监督和执法机制,加强森林资源督查,2019年度邹平市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通过国家级检查验收,并获得优秀等次。2020年邹平市被省自然资源厅选为全省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试点县,参与探索建立山东特色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AY 本文来源:鲁中晨报 责任编辑:田望月_SD420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