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招人难、留人难、用人难的问题成为制约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脱贫攻坚进程的一大难题。为打破困局、对症施策,人社部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开展职称评审“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和部分职业资格考试单独划定合格标准工作,为业绩突出、能力过硬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定制职称晋升的“专属快车”,让人才在贫困地区扎得住、留得下、用得好。
众所周知,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对广大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来讲,“人才荒”现象十分突出,对人才的渴望也就更为明显。但是,这些地方的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而且成长的空间有限,待遇不及城里,因而在招才引智竞争中,吸引力仍然相对不足。为此,多在这方面查漏补缺,尤其是为现有人才开辟晋升“绿色通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应该看到,招人难、留人难、用人难诸多问题的症结,主要还是集中在待遇上,尤其是成长的空间。通常情况下,人才晋升受制于编制、工龄、论文等诸多限制,导致年轻人才晋升异常困难,严重打击工作能力强、实绩突出之人,沦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晋升无望“原地踏步”,使优秀人才留不住,现有人才没干劲。
对人才来讲,更渴望“一分付出,一分回报”,一切凭实绩说话,才有创先争优的积极性、主动性。显然,这些期待已经得到了官方回应,四川、云南、甘肃等省相继在贫困地区开展“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评审工作,注重量体裁衣、分级分类进行评审,同时按照“总量控制、比例单列、专岗专用”原则,单独设置定向使用的专业技术岗位,有效解决“评上聘不上”问题。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之时,乡村振兴也已全面推进,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销售经营、生产加工,都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这就要求广大农村必须在人才机制改革方面下功夫,真正做到以实绩论英雄,让人才的付出得到回报,使他们能够拥有更好的成长通道,通过努力不断评上更高职称,增进内心的荣誉感和获得感。万事开头难,只要能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为乡村引来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陈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