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公布了表彰“2019年度山东省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的通知”,全省共评选出32名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其中,桓台县田庄镇于铺村76岁的孔繁祜入选。这位农家书屋的管理员,是桓台县图书馆“梦之舟”乡村阅读推广志愿者,6月3日记者见到他时,说起工作和读书他总是“金句”频出,更重要的是他改变了图书在屋里“等人”的状况,让图书“走出”农家书屋,“走进”了农家院。
2019年秋天,孔繁祜在84平方米的于铺村农家书屋里完成了一件“大事”——他用了20多天的时间,把3000余册图书,按照桓台县图书馆的大类分类,每一册都自己手写书标,然后用透明胶粘到书脊上,再登记下来,让每一册书都有了“身份证”。
“我现在要干的就是两件事,”孔繁祜说,“一个是如何保存好图书,再一个就是如何让图书发挥作用。”第一件事已经走上了正轨,为了完成好第二件事,在村里工作了43年7个月,对村情村貌十分清楚的孔繁祜,打起了“送书上门”的“主意”。
5月29日,孔繁祜拿着一本《土法防治兔病》,走进了养兔户孔令福的家门,“令福,听说你新上了兔舍,想着你可能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就来给你送本书,咱们还有本《如何养好獭兔》,到时候图书登记好了,一块送来给你看。” 孔令福一听来了精神:“我养的就是獭兔,这可要好好谢谢您了。”
村里像孔令福一样收到“对口送书服务”的不在少数,孔繁祜将《羊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书,送到了荆茂胜等养羊户的手里,书送出去了孔繁祜还不放心,隔段时间要问问人家有没有收获。“我全都看了,我喂的羊曾经得过‘羊脱肛’,我还问过兽医,人家说治不了,现在看了书以后,我学会了咋治了。”荆茂胜说。还有的告诉他以前羊得个感冒,不知道给它吃啥药,看了书之后学会了好多羊的疾病预防和治疗。
于铺村几家开了几十年的老店,收到了孔繁祜送来的《如何开一家赚钱的店》、《乔家大商道》等书;村里一些血糖高的人,收到了《糖尿病人一百个不可不知道的问题》等书;还有曾经跟孔繁祜一起在村委工作的老搭档们,也收到了他推荐的《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等书。“书里能看到老一辈革命者是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别人的同时要衡量自身的价值,就算是这个年纪了,也要看看自己还有多少能量能在老百姓中释放。” 孔繁祜说。
除了主动送书,为了调动起村民们对书的兴趣,孔繁祜还想出了类似“读书沙龙”的办法。去年秋后,他见村里一群老人每天下午都在书屋不远的一个地方乘凉,其中最大的87岁,年轻的也有60多岁,他就拿上一本中医养生书,凑到大家当中,说跟大家讨论讨论,然后去给大家念书里的段落,像如何防止便秘、睡眠不足、神经衰弱等内容,念完了还让大家发表意见。“咱们学点中医知识,保养好身体,才能让自己不受罪、孩子不受累嘛!” 孔繁祜跟大家说。
孔繁祜每天8:30准时上班,在这方80余平米的小天地里,他自己看了十几本书,记了近10本读书笔记,还“送”出去了30多本书。在他的努力下,一些一开始“送书”都不愿意要的人,开始主动到书屋借书了。“人之气质,本是天生,实难改变,唯有读书学习能改变人。” 孔繁祜说,“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农村书屋里的图书,难免每天“孤独”,看书的人不多,孔繁祜说现在家里都有手机、有电视,真正拿出书来学知识的很少,但他仍然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科学创造未来”,他仍然每天琢磨着如何发挥书屋里图书的作用。
“我现在能干这个事,说明我对村里还有用处,尽管七八十岁了,还能发挥余热,有来借书的我就借给他,没有我就自己看书,然后琢磨着谁家需要书,就去送书。这就是我最高兴的事儿了。”孔繁祜说。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晓宁 通讯员 边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