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高、建设快、氛围好",这是6月9日"汇聚未来发展动能 · 融媒老总聚焦双龙"活动中,媒体老总对于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赞誉。当天,中央驻黔媒体、省市主流媒体、全国性商业媒体等30余家媒体老总一同走进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参观调研、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看、问、谈,深度感知经济区的新时代风貌。
上午,媒体老总们首先来到贵阳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调研,对新品研发、企业文化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随后,在贵州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形态各异、功能多样的机器人引起众人兴趣,媒体老总们纷纷围绕市场投入、应用前景等方面提问、谈论。告别未来感十足的机器人,大家来到贵阳济仁堂药业有限公司。据了解,济仁堂的中药饮片占贵州省内市场份额的65% 以上。
了解了经济区入驻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后,一行人来到龙洞堡污水处理厂,亲自见证了污水流经高效沉淀池、紫外消毒渠等处理池后变成清水。走进正在建设中的龙洞堡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媒体老总们看到全长4000米、可起降全球最大客机 A380的新跑道已建设完成,蓄势待发,助力航空港经济区腾飞。毗邻龙洞堡机场的宝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一幢幢新厂房拔地而起,不久,"双龙造"的新能源汽车将从这里驶出。
"在交通区位方面,多式联运、陆铁空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无缝连接、多维联动,吃喝住行多重资源要素无缝衔接;生态环境方面,突出‘有公园的机场,有机场的公园’生态发展理念;产业发展方面,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产业发展理念,坚持以抓项目促发展,全力推动贵阳东部产业新区核心引领区建设。" 在下午举行的"融媒老总看双龙"座谈会上,航空港经济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桂均介绍了经济区规划建设、经济发展等相关情况。
刘桂均表示:"接下来,双龙将以‘一个主导、两个特色’产业链为主要方向来发展,‘一个主导’指航空主导型产业,‘两个特色’指中高端制造业特色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特色产业。在这个基础上,将双龙建成临空创新经济引领区、国际供应链枢纽港、多彩贵州风景眼!"
座谈会上,经济日报贵州站、中国青年报贵州站、中新社贵州分社、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贵阳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就航空港经济区的发展、定位、宣传等内容进行了交流与沟通。
"这里真是一年一个样,有些地方甚至一个月一个样。" 经济日报贵州站相关负责人吴秉泽说起了他对双龙发展的最直观感受,"通过这次的深入了解和实地参观,感受到了双龙的建设起点高、发展速度快、企业氛围好。希望双龙不仅要用好优势,还要讲好优势,我们央媒地方站也将为这片发展热土鼓与呼。"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舒波说:"作为贵州人,看到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崛起,心情格外激动。双龙究竟有什么?双龙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媒体应该讲好的贵州故事范本。"
"怎么让外界更加清晰地认识双龙?一是要讲故事,慢慢讲、细细讲,从细节着手,才能打动人心;二是要讲活法,在生态与产业之外,人们如何在双龙生活?双龙有哪些元素能让生活更有味道?三是要讲青年,青年的创业者,青年的贵漂,把他们的创业过程与生活细节讲出来,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双龙故事。"中国青年报贵州站站长白皓认为。
"作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贵阳东部产业新区核心区的双龙,优势集聚,是一个新闻宣传的‘富矿’,未来发展可期。"贵阳市委网信办专职副主任潘峰说,"双龙是贵阳推进‘三高’战略的‘微景观、风景眼’,希望各家媒体多为双龙打打气、鼓鼓劲,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吸引更多有志青年、优质企业来这里创业、来这里发展。"
■相关链接:双龙采风记
9日上午9时许,媒体老总们首先来到贵阳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产区,走进产品陈列室,空气中仿佛也弥漫着浓浓的辣椒味,听着负责人介绍不同类型的产品,有人笑言"听饿了"。在之后的座谈会上,老干妈被多次提及,有人说,"老干妈是贵州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也是双龙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强有力的支撑。"
在贵州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大厅里有一个圆头圆脑的机器人"小优",能根据语音信息及时作出反馈,有人用稀奇古怪的问题去"拷问"它,得到的是各种有趣的回答。在产品陈列大厅,小至拳头,大至半人高的各类机器人令人大开眼界,这些机器人在家庭陪护、教育学习、信息检索等方面各有优势,有人说,"这不仅仅是科幻与现实的交接,更是双龙智能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龙洞堡机场三期项目,放眼望去,工地里满是钢筋水泥,参观途中,众人沿着曲折的梯子爬上高台,亲眼见证了正在建设中的跑道和航站楼,这里将会成为贵州省旅游业的另一大支柱。
在下午的共话"双龙区域价值提升"座谈会上,参会人员金句频出。
中国青年报贵州站站长白皓说:"现在的人不爱听大故事,更偏爱小故事,双龙的故事要一个个慢慢讲,我们不怕时间长,只要故事够动人。"
中新社贵州分社采访部主任张伟说:"疫情之下,我们要关注企业和民生,此外,这是一个产业链被打乱正待重新布局的时机,双龙必须抓住这个机遇。"(来源:贵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