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贴画是一种古老的技艺,它用这种天然的纹理、花纹用布贴的形式表现出来,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丽丽边做布贴画边介绍。
今年四十七岁的刘丽丽做布贴画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但说起与布贴画结缘则可以追溯到她的童年时期。“小的时候经常看见妈妈用针、剪子缝缝补补地做一些小玩意儿,我就跟着她做”。真正专业、系统地学习做布贴画是在1998年,刘丽丽结识了一位做布贴画的老师,对布贴画本就有极大兴趣的刘丽丽更是萌生了强烈的学习念头。经过多次上门拜访、学习,刘丽丽跟着老师开始学习专业制作布贴画,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刘丽丽的布贴画既有教子的母亲等人物,也有公鸡、金鱼等动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从设计到构图到制作、粘贴,期间一共十几道工序,熬到深夜是常有的事儿。“只想做出一副好的作品”刘丽丽说。
做布贴画最难的就是选布,布贴本就对布有一定的讲究,而布贴画则对布的讲究更高。为了寻到一块合适的布料,刘丽丽需要经常上街寻找,她时长出入大小店铺,也经常因为一块布辗转多地。甚至在街上看到别人的衣服,也要上前问一问布料从哪里购得。
传承并不是因循守旧,而是不断推陈出新。刘丽丽利用布的不同纹理、不同质地和不同花色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多次推翻、重来,只为达到心中理想的效果。
由于布贴画的难度越做越大,因此,坚持做布贴画的手艺人原来越少。为了让布贴画更好地传承下去,刘丽丽经常去社区、学校参加一些活动,教大家学习做布贴画。正是因为这些活动,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认识了布贴画,也越来越愿意自己做一些简单的布贴画。
这令刘丽丽非常欣慰,作为布贴画的资深爱好者与传承人,她对布贴画的感情十分简单纯粹:“我想把它更好地传承下去”。
文: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