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郓城县婚姻登记处,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大姐,她始终以热情的服务意识、良好的业务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的工作举措感染着每一个前来办事的群众,大家总是喜欢亲切的称呼她“马大姐”,她就是郓城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马华丽同志。多年来,马华丽带领着婚姻登记处的同志们围绕“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民政精神,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素养,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谱写了一曲曲真情为民的赞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称赞,被群众亲切的称为“民政天使”。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疫情,打破了婚姻登记处正常业务的开展。隔离病毒,不能隔绝爱。马华丽并没有因为疫情停止工作,在通过网络、电话等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同时,始终坚守岗位,主动热情为群众做好服务,被誉为“疫情中的一缕春风”。
“她一天到晚打麻将,啥也不管,不离婚这日子没法过了!这样的媳妇我坚决不要了!”“爸爸妈妈离婚后,你们三个跟谁?”“我们谁也不跟,我们去打工。”春节后刚一上班,一对夫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郓城县婚姻登记处要求办理离婚手续。三个孩子大的十六七岁,小的十一二岁,都背着书包,每人手里还拿着一包自己换洗的衣服。看着这三个可怜的孩子,马华丽心里非常难受,决心调解好这桩婚姻,挽救这个家庭。
凭着多年的经验,马华丽知道这桩婚姻要想调解成功,必须从孩子入手。在详细了解这对夫妻闹矛盾的原因后,她悄悄地把孩子拉到一边,给三个孩子出主意、想办法,让孩子去感化正在气头上的父母。三个懂事的孩子在马华丽的示意下抱住了爸爸的腿,哭着说:“爸爸,我们爱您,也爱妈妈,以后好好听您的话,好好学习,咱们回家行吗?”孩子的爸爸妈妈顿时心软了下来。马华丽立刻抓住时机劝说夫妻二人,妻子诚恳向丈夫认错,一个即将解体的家庭在马华丽的调解下重归于好。看到一家人手拉手离开的背影,马华丽心里收获满满。
2月7日晚上9点43分,手机铃又响了。打电话的是位女士,打听离婚登记的事。从话音里可以听出她在感情中很迷茫,也很不舍。她说对象长期在外地打工,这段时间防疫在家,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夫妻天天吵架,这次她一气离开了婆家。现在人在娘家却很想家,很想孩子,但是对象和孩子没有一个打电话找她的,自已也不好厚脸皮回去,很无助,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马华丽认真耐心的倾听她的苦恼,待他稍作镇静后劝导她,因为疫情,大家都宅在家里,因为一些琐事发生口角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处理亲情关系,躲避和冷战都不利于两个人的感情,而应当相互包容,珍惜这段相处的日子。想孩子,就鼓起勇气回家,婆婆,爱人与孩子才是最亲近的人。经过交谈,当事人很开心,笑着说,“大半夜的,打扰您那么长时间,也谢谢您,我想通了,明天一早我就回家”。47分钟的交谈挽救了一个家庭,马华丽从心里感到非常高兴、非常值得。
疫情这段时间,除去在单位现场处理业务外,马华丽每天都能接到几十个多个咨询电话,无论在单位还是在电话里,她都一如既往地热情解答群众疑问,想方设法调解夫妻矛盾,先后有7对因相互猜疑产生矛盾的夫妻,经过她耐心劝解,消除误会重归于好;有2对因婆媳关系不和产生矛盾的经过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缓和了婆媳关系,不再提离婚;有2对因男方喝酒闹矛盾的,她专门添加了俩夫妻的微信,对男方进行批评教育,并监督向女方道歉,直至夫妻和好。其实,马华丽从1996年就从事婚姻家庭辅导工作,成功调解婚姻纠纷1297起,挽救了很多濒临破裂的家庭,还为婚前情侣做心理辅导4732人次。婚姻登记处设立了婚姻家庭矛盾调解大讲堂,2019年7月与县妇联、县法院、县政法委、县司法局联合成立了婚姻家庭矛盾调解室,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并得到了《大众日报》《农民日报》《菏泽日报》等多家媒体的积极宣传,“守护婚姻的天使”是马华丽真是的写照。
马华丽不但是一名工作能手,还是一位热心肠、好心人,在做好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她救助了三个有智力障碍的儿童,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物资条件,还积极鼓励帮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实现了自立自强,被群众称为“热心大姐”。
这三个孩子情况是这样的:姐姐王晨18周岁,大弟弟王康16周岁,小弟弟王平10周岁,父亲2017年春节因煤气中毒去世,母亲改嫁,三个孩子不但是智障儿,还有侏儒症,爷爷,奶奶,均已年迈,无力抚养三个孩子。马华丽和他们住在同一个社区,得知这种情况后,主动抚养三个孩子。她联系菏泽信息工程学校,让王晨和王康分别学习微机操作和汽车维修,安排王平在县师范小学就读。有一次下大雨,马华丽发现王晨没有回家。通过查看监控,发现是她自己背着书包从家离开的。冒着瓢泼大雨,马华丽深一脚、浅一脚找到凌晨两点半,才在王晨大娘家找到。还有一次,马华丽去学校送王平上学。王平突然间举起自己的小手,大声的向老师说:“老师,我有妈妈啦!”看到孩子那自豪的脸,马华丽很欣慰。
近年来,马华丽勇于担当,积极探索服务群众新举措、新办法,带领郓城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利用“为村”“微信”等平台,推出了用免费颁证取代婚宴仪式的新型婚礼模式,并在婚姻登记处设立颁证大厅,亲自负责为新人举办简洁庄严的颁证仪式,不再用婚车迎娶,不再举行其他仪式,参加仪式人员可到新婚夫妇家中举办家宴,也可到附近饭店共同进餐,一般不超过三到五桌,引领了社会新风尚。
“非常感谢马大姐给我们想出了这么一个既简洁又庄重的好办法,既节省了时间、资金和精力,又不感到失面子”新郎李忠超、新娘张俊玲两人刚加盟的淘宝店正值开业期间,虽然家庭经济情况还不错,可考虑到为了一场繁琐的婚礼,不但两家人要忙活几个月,婚礼本身还要花费四五万元,一直非常纠结。马华丽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向推荐他们用颁证仪式取代婚宴仪式,并且主动做两个新人的家人工作,迅速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颁证仪式由马华丽亲自主持,既热烈又简洁,得到了出席仪式人员的交口称赞。这种结婚新模式得到了省市民政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大力倡导,菏泽市民政局已推荐郓城县为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县。
近年来,高额彩礼等不良现象不断引起社会关注,每当有群众前来咨询结婚登记事项,马华丽都不忘记宣传移风易俗、新事新办。
“马大姐说得对,结婚是件喜事,不能让家人为凑齐那么多的彩礼钱犯愁,把喜事变成不好的事,再说只要两个人感情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不愁将来过不上好日子。”经马华丽做思想工作,郓城经济开发区王沙湾社区的张久洁在结婚前,将“准”老公汪现顺送来的十余万元彩礼悉数返还给婆家,在当地传为一段佳话。这样的事例还有不少。马华丽率先倡导的“抵制高额彩礼、弘扬时代新风”的好风气逐渐树立起来。许多即将步人婚姻殿堂的青年男女认识到“简朴办婚礼、无债一身轻”的重要性,一同摒弃高额彩礼,节俭办婚事,先后有19对新人在结婚前主动把高额彩礼退还,减轻婚后负担。
一张笑脸相迎、一声亲切问候、一句祝福相送。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串起来就是一首首“真情为民服务”的赞歌。由于工作出色,马华丽在平凡的岗位上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在马华丽的带领下,郓城县婚姻登记处全面完成了全国规范化达标建设任务,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2017年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名号”,2019年被评为“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和“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马华丽本人先后获得“郓城县十大微笑标兵”、“全省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十一五贡献突出个人”、“菏泽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15年在菏泽市婚姻登记颁证仪式比赛中勇折桂冠,在山东省婚姻登记颁证比赛中荣获第三名,用实际行动树立了郓城县婚姻登记处真情为民的良好工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