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鲁中晨报淄博6月8日讯 为了使小记者们深入认识人防、了解人防、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情。6月6日,本报80余名小记者兴致勃勃地来到淄博人民防空办公室,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在一楼大厅小记者们看到防空警报器随即展开了激烈讨论。“每年9月18日的时候我们听到的防空警报,声音是从这里发出来的吗?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小记者们互相讨论着。
“欢迎小记者们来到淄博人民防空展馆参观,我是今天的讲解员,小记者们可以喊我陈阿姨。”小记者们迅速安静了下来,迫不及待地想开始参观。陈老师带小记者们来到三楼的一展厅,了解了新中国人防发展的历史。接下来分别参观了五个展室,学习了人防办有关组织指挥、工程建设管理、法制宣传教育等知识。
“小记者们,每年的9月18日听到防空警报了吗?警报响起时声音有变化吗?”陈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名小记者低头思考了一会,认真地说:“听到了,9月18日上午10点,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小记者张承潜对答如流,其他小记者们投来羡慕的目光。
陈老师对张承潜的回答大加赞赏,并详细地告诉小记者们,警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警报的声音有三种,预先警报是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空袭警报是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解除警报是连续长鸣3分钟。陈老师还告诉小记者们,防空警报选在每年的9月18日这天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以警示民众勿忘国耻。
来到四展室,墙上张贴的防空手语,吸引了小记者们的注意,“这套手语是淄博人防办首创的,因为聋哑人听不到防空警报的声音,当战争来临时,可以用手语的方式告诉聋哑人紧急撤离。”陈老师说,在认真学习防空手语后,陈老师建议小记者们也应该担当起手语宣传的小使者,让更多的人学会防空手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二展厅,战斗机和航空母舰等军事模型,让小记者大开眼界,“这些模型做的真逼真,如果能见到真的就更好了。”有的小记者感慨道。
随后来到三展厅,小记者们早上讨论的问题马上就要揭晓答案了,防空警报的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呢?在三展厅大家看到一排防空警报器,从第一代到第三代,我们现在用的是第三代,警报器散落安装在城市的各个居民区,所以当警报响起时大家就都能听到了。在展厅里有个手摇式的警报器,小记者们秩序井然的体验了一番。现场还观看了火箭仿真模型发射的全过程,“这可是书本上孩子们学不到的,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一名小记者家长说道。
在人防办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防空洞。通过观看真人拍摄的影片,小记者们对防空洞有了真实认识。当警报拉响时,防空洞会起到巨大作用,虽然地上是战争状态,但地下的防空洞内秩序井然,地下的指挥中心指挥作战,小记者们虽然不能亲身经历,但当看到现场声光电的真实演示时,大家都受到很大震撼。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文慧 报道)
学习防空手语
小记者们认真学习防空手语
小记者体验手摇式防空警报器
观看防空展板
观看火箭仿真模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