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家乡媒体的关心,我父亲生前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身体好的时候,他每年都要回家看望老家的乡亲。”6月4日,张兰厚之子张超英在电话中表示,感谢家乡父老的关心和慰问,希望通过《鲁中晨报》向家乡人民表达自己的感激,祝福家乡幸福平安。
张兰厚
张兰厚(1914年11月—2020年5月31日),男,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中金召村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开国大校、原福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正军级)。
1960年授大校军衔;曾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2020年5月31日晚,在福州因病逝世,享年106岁。
“说起这座纪念碑,还有一段张兰厚的传奇故事。”临淄区凤凰镇中金村村委工作人员刘建普告诉记者,张兰厚1938年参加革命后,一开始他担任临淄县第一大队四中队的分队长。
6月4日,刘建普抚摸着纪念碑,中金村有十多位烈士牺牲在战争年代。
6月4日,一名村民从纪念碑前走过。
刘建普在临淄抗日游击队一大队四中队纪念碑前,向记者介绍张兰厚的英雄事迹。
提起张兰厚将军,儿媳孟先连陷入沉思。
南征北战千里外
位于中金村凤凰山上,有一座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1999年10月,张兰厚为这座纪念碑亲笔题词。在纪念碑的下方,有一方“临淄抗日游击队一大队四中队纪念碑”,这座纪念碑1995年8月立,时任临淄区委书记杨汝奎为纪念碑题字。
“说起这座纪念碑,还有一段张兰厚的传奇故事。”临淄区凤凰镇中金村村委工作人员刘建普告诉记者,张兰厚1938年参加革命后,一开始他担任临淄县第一大队四中队的分队长。
1939年冬,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张兰厚所在的部队在广饶北部驻扎。一天晚上,部队决定打掉一个日寇据点。当天下午,张兰厚便带着一个粮秣兵赶到据点东部隐蔽了下来。晚上,部队包围鬼子据点,没有任何准备的鬼子一下子慌了神,开始向北突围,被我军打了回来,又开始向东突围,正好进入张兰厚的伏击圈。当时,张兰厚看着鬼子兵过来,冲着敌人就打了一梭子。趁敌人慌乱,张兰厚将两个掉队的鬼子兵活捉,交给粮秣兵看管,然后又冲着鬼子逃走的方向追了过去。眼看着鬼子越跑越远,他大喊一声:“前面的八路军快截住鬼子,他们从那边逃跑了。”俩鬼子一愣神的功夫,张兰厚冲了上去,一下子用枪顶住了两人。俩鬼子被当场活捉。
后来,教导员向司令员汇报此事时,司令员说:“这人打仗行,让他改行吧。”一听这话,教导员不干了:“这个人搞军需很有两下子,找个这样的军需官不容易。”于是,司令员只好放弃了调张兰厚进作战部队的念头,很短时间,张兰厚就接连升三级。
解放战争时期,张兰厚先后参加邹平、齐东、莱北战斗,郓城、上蔡阻击战,济南、淮海、上海、渡江、漳夏等战役战斗。
情系故土众乡亲
“这里埋葬的几位烈士,当时是跟张兰厚一起参加革命的,就像边振淦烈士,跟张兰厚同一年参加了革命。1941年,在朱台镇王庄光荣牺牲。当时才26岁。”刘建普告诉记者。
张超英告诉记者,“我父亲每天看电视的时候,一定要看淄博的天气预报,今天刮风了,下雨了,下雪了,他就会念叨,老家的庄稼会不会受影响,别耽误了老百姓的收成。这是老革命们的心事。
村里有几位跟张兰厚一起参加革命的战友,先后在战斗中牺牲。张兰厚一直对他们的家属、子女念念不忘,每年都会从自己工资里拿出钱来,补贴他们的生活。
村里乡亲说,前些年每逢过年张兰厚就委托村上将这笔钱送到这几位烈士家中。“听说,把钱送到了,老人还是不放心,还要打电话去人家家里问,问是不是真的把钱及时送过去了。就怕那些老战友的亲人收不到自己的心意。”
“张老是个非常严谨和认真的人,2000年的时候,我曾经去拜访他,根据他的事迹整理了一段材料。老人反复给我打电话,确认材料的一些问题。”原淄博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政委罗金长告诉记者,张兰厚将军曾多次跟自己讲述战友情谊,对家乡的烈士子女念念不忘。“2009年,我去看望老人,他写下一句话,我至今难忘。”
“南征北战千里外,情系故土众乡亲。”这句话可以说是张兰厚一生写照。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