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加增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好像是国外一个什么经济学家的重要发现,前些年传至国内,备受推崇,被引用的次数之多,频率之高,仅次于“谁动谁的奶酪”。
我到美国月余,多次与美国人共进午晚餐,终于还是搞不明白:“免费午餐”算个什么了不起的理论?在美国,这是个人人都懂的基本道理呢。
美国人的规矩,老师教完一门课,最后要与学生来个告别仪式。教我们口语课的朱利安是个很帅气的小伙子,眼下正与一个韩国姑娘热恋,不日即将完婚,头脑被幸福冲得昏昏的。课程即将结束时,朱利安老师提议,最后一课一起去喝咖啡,这时他以十分清醒的头脑和美国式的幽默告诉我们,别忘了带钱。
果然,那天一到咖啡馆,朱老师就要了杯热腾腾的黑咖啡自斟自饮起来,并大赞其味道。我们还傻等什么,赶紧自掏腰包。
安波是另一个给我们上英语课的老师,这位有着善良心肠和羞涩心理的小姐,讲课时脸上不时泛出朵朵红晕,与我们在校园里看到的美国女生大异其趣。安波老师的最后一课没有安排喝咖啡,而是邀请我们去吃比萨饼。
那天,去饭店的路上,我们还在争论有没有带钱的必要,因为安波老师邀请得实在真诚。及至到了饭店,与先期而至的安波团团而坐,更觉得自己的怀疑有道理。因为安老师分明已经拿过菜单,向侍卫生点着菜,并逐个征求我们的意见,你喜欢吃什么?要不要喝点儿什么?啤酒还是果汁?一种做客的感觉传遍全身,这下你还怀疑什么?等着大快朵颐吧。不过决不能掉价,特别是啤酒不能放开喝。这样想着,四只脸盆大的皮萨饼并两个扎啤已经上桌,亮晶晶的玻璃杯里很快泛起诱人的啤酒泡沫。我拿起刀叉的当儿,看到一个哥们儿悄悄将一杯百威下肚。
狼吞虎咽。在国内也就是刚上完凉菜的工夫,这里的皮萨饼已经成了皮萨渣。然后是聊聊聊,操着蹩脚英语,从独立战争到密西西比河,从好莱坞到麦当劳,商业侵略,文化霸权,萨达姆去向……夜阑兴尽,不免有些恹恹,纷纷起身入厕,弄得座位劈啪作响。独安波小姐气守丹田,稳如泰山。
这时,我听到班副对生活委员说,带信用卡了没有,结帐吧。因为我紧挨着安波,于是赶紧对她说,他们要结帐。安老师摇头:奥,不。然后,没了下文。
我们回来算帐,每人平摊八点七美金,交上了事。
美国独立日那天,负责我们培训项目的沃勒女士再伸橄榄枝,“我请你们到我家花园吃烧烤”。因为有了上两次教训,我们开始对这句话进行研究。这一研究不要紧,发现大有问题:还是没说谁出钱啊!这时,有消息灵通人士打听到,根本不是沃女士请客,这次饭钱原本就是培训资金中早已支付了的。美国没有免费的烧烤!
由于道理明白的早,节奏控制的好,这一番风卷残云把沃女士的后花园扫荡得不轻。特抄录一般饭量者所吃食谱一份,计有:汉堡3个,烤肠5只,沙拉1碟,蓝带二百威一,柠檬汁2杯,小点心无数。饭量大者所用之膳已不可考。
另,形成共识一个:美国人到中国,无论公干私干,只要落到我们手里,一概不请客。有心肠稍软者悄声说,给碗面条吃。众声:不给!我们干的傻事还少吗?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唯中国有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