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财政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2020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明确2020年全国招募3.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水利)、支医和扶贫等服务,较2019年增加5000名。(6月2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青春,不一定惊天动地,却一定感人至深。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会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跨出美丽的校门,毅然选择到基层一线,走入简陋的教室,悉心帮助村里的孩子认知世界、构筑梦想;扑进基层卫生机构,为改善农村的医疗状况默默地奉献;忙于田间地头,把科学种养殖新技术带给了奔向小康的村民。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实践,以青春书写别样年华,用奉献实现自我价值。他们是谁?他们是最可爱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
为切实帮助“三支一扶”大学生成长成才,各级党委、政府务必要抓好抓实“三支一扶”大学生的管理服务和待遇保障工作,让基层成为孕育他们的肥沃土壤。
一是要加强管理,严格考核。到基层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是“三支一扶”人员快速成长的需要。我们要坚持由用人单位和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双重管理的管理机制,抓好三支一扶”大学生的日常工作、学习管理和综合考评。当然,可根据考核等次,对服务期满、本人自愿留在当地工作的“三支一扶”大学生会予以聘用手续,让“三支一扶”大学生有干头,有奔头。
二是要落实待遇,强化保障。“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于山区乡镇,交通不便,生活环境较差,为使“三支一扶”大学生安心工作,倾心基层,服务好人民群众,我们务必要用足用活各种政策,认真落实好“三支一扶”大学生的各种待遇,让他们应享尽享国家政策,在生活上和精神上都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三是要注重培训,激发活力。基层是一个大熔炉,可以让“三支一扶”大学生较快熟悉和掌握处理具体工作的能力与方式方法,基层更是一个练兵场,我们一定要加强对“三支一扶”大学生的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在实际岗位上直接面对老百姓、做群众工作的经验,从而使自己人生价值得以更好实现,让人生阅历得以更加丰富,为将来造福人民、造福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周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