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滨州市人民医院:癌症患者濒临截瘫,术后三天行走自如,啥技术这么神奇

2020-06-03 15:54:31 来源: 鲁中晨报 举报
0
分享到:
T + -

近日,滨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实施了一例高难度复杂手术,挽救了一位濒临截瘫的患者。

手术后病人腰背痛症状完全缓解,术后第三天,就可以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及家人的帮助,行走自如。

一起看到底怎么回事

67岁男子,因肺癌入住肿瘤科化疗,期间出现腰背痛,且逐渐加重,行走时双下肢坠胀感,导致行走困难。行ECT检查发现胸12、腰2椎体内有浓聚灶,CT检查提示胸12、腰2椎体转移,经会诊后转入脊柱外科。

术前磁共振

一般的常规治疗方案是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治疗),可同时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手术后可再转回肿瘤科行放化疗。

该检查结果显示:

1.胸12、腰2椎体转移瘤较明确;

2.腰2椎体可行经皮穿刺锥体成型术治疗;

3.胸12椎体椎体已严重破坏,前方高度降低,导致脊柱后凸畸形,脊柱存在明显不稳,肿瘤已突破椎体后壁,压迫脊髓,且出现脊髓受压的临床症状,已经处于濒临截瘫的状态。

如果该患者单纯行骨水泥注射,若骨水泥注入量很少,则达不到支撑脊柱的目的,更恢复不了脊柱的稳定性;

若骨水泥注入量大,有两种情况,一是骨水泥会渗漏到椎体外面,手术没效果;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骨水泥向后渗漏到椎管,或者骨水泥没渗漏到椎管,但骨水泥把肿瘤往椎管内推挤了,若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就有可能直接瘫痪在手术台上。

结论:该患者不是仅仅注射骨水泥能解决的,甚至有可能加重病情。

患者术前有明显腰背痛,且逐渐加重,直至术前2天,已痛到严重影响睡眠的程度;而且,患者已出现脊髓受压损害的早期表现,行走时双下肢坠胀感,以至于行走困难,已经到濒临截瘫的边缘。若不进行有效的治疗,随时有可能出现双下肢瘫痪和大小便失禁。

王玉海、王学华、卢阳医师团队经过反复、详细、深入的讨论,并反复与病人家属沟通,最后给病人实施了脊柱肿瘤切除+脊柱矫形手术。

术后病人腰背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后第三天就可以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及家人的帮助,行走自如。

患者行走自如

专家说  

众所周知,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原则,一是延长寿命,二是提高生活质量。

该患者虽然已是肺癌晚期,但临床症状不明显,生活质量较高,若因脊柱转移导致了截瘫,不但将会极大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大大增加患者家属的护理难度。同时,截瘫的发生,给常规的放化疗增加了难度,饮食营养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也会影响到患者的预期寿命。

脊柱外科团队为该患者成功实施手术,为肿瘤患者来了福音。

这个手术不一般👍

本次手术的难点及风险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出血问题:

椎管周围本身有丰富的静脉丛,肿瘤的生长又增生出大量的血管,而且肿瘤组织本身较脆、血运丰富,切除过程极易出血。患者本来就消瘦,营养不良,术前已经轻度贫血,所以,良好的止血是手术成功关键的一个环节。

二是脊髓损伤问题

众所周知,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脆弱敏感,轻微的外力就可能伤到脊髓从而导致瘫痪。

而此患者的病变位于胸12椎体节段,此处是脊髓的腰膨大和圆锥处,神经细胞更密集,也更脆弱,主管着双下肢的感觉、活动、大小便功能,轻微的牵拉、触碰,就有可能导致脊髓的不可逆损伤(永久性瘫痪)。

术前磁共振轴位片

而手术需要从后方进入,经两侧绕过脊髓,避开神经根,到达脊髓前方,才能切除肿瘤。而且肿瘤与脊髓之间已经没有间隙,需要紧贴脊髓表面剥离肿瘤,风险可想而知。

手术示意图

脊柱外科手术的制高点,也就是体现脊柱外科手术水平的手术有三类:

一是脊柱肿瘤的切除手术,因血管神经丰富而难度大;

二是脊柱畸形的矫正手术,因其操作范围更广,对脊髓干扰更大;

三是寰枢椎部位,也就是颅颈交界处的手术,因其位置更深、比邻椎动脉、延髓和脊髓的交界处(不仅控制感觉、运动,还控制着呼吸、心跳)。

本例手术就包括了这三种手术中的两种:脊柱肿瘤切除和脊柱矫形。

攀登制高点!

这需要既有脊柱外科常规手术(如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疾患的手术)丰富、熟练的手术经验,又需要术前严谨的准备、周密的手术方案,才能顺利完成如此复杂、高风险的手术。

医者仁心施妙手

肿瘤患者获新生

为他们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

点赞👍👍👍

滨州市人民医院 王玉海

AY 本文来源:鲁中晨报 责任编辑:田望月_SD420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