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一段“佳话”在兴隆街道东安社区流传,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故事”。刘成兰是东安社区一普通离退休职工,作为单身家属的她因病住院,孩子又不在身边,与她结成“一对一”亲情对子的社区党员毛培荣不分昼夜地在医院陪床,不辞辛苦,后来,毛培荣的孩子结婚,刘成兰穿上自己平时不舍得穿的漂亮衣服,忙里忙外,高兴得像自家孩子结婚一样,她们的亲情对子事迹感染了身边的人,在社区口口相传。
据了解,自油田社区移交以来,兴隆街道探索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成立油田社区党员服务社,针对离退休油田职工积极打造以“亲情相伴”为主要内涵的服务品牌,搭建党群“连心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树立起一道油地融合、油地一家亲的靓丽风景线。
掌握真实需求才能做好贴心服务。此项工程实施前,兴隆街道组织东安社区“党员先锋队”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入户调查,发现社区离退休人员中子女不在身边、需要特殊关心照顾的老年人体量庞大且日趋增多。为此,兴隆街道召开专题研讨会,决定推出“亲情相伴”服务工程,由东安社区党员服务社工作人员联合小区党员志愿者与生活困难离退休职工结成亲情帮扶对子,日常提供家政服务、医疗服务、爱心服务3大类,涉及日常维修、保洁、就医陪护、重大节日送祝福等20多个服务项目,让油田离退休职工真正感受到亲人般的照顾和温暖。
打造服务品牌易,使其真正落地难。兴隆街道在东安社区成立了亲情文化学校,充分拓展“亲情相伴”服务阵地。据介绍,亲情文化学校下设亲情、亲邻、亲和3个班次,通过引导“亲情相伴”服务对象参与亲情文化学校日常教育活动,使他们自觉融入知礼、通理、化人的良好人文环境,增强服务对象对“亲情相伴”服务工程的认同感。并且通过创建“亲情三园”来拓展“亲情相伴”服务载体,邀请志愿者亲手种植时令蔬菜,丰收时送给高龄、空巢老人,让他们共享丰收喜悦。社区党员邓方与72岁空巢老人李素英结为亲情对子以来,坚持每天电话问候,平时一有空就上门与老人聊天,给老人洗衣、做饭、买菜,让老人时时刻刻都能体会“亲人”陪伴的温暖。
“全心全意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的要求,让我们的亲人们都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田伟作为其中一名党员代表对此充满信心。自“亲情相伴”工程推出以来,兴隆街道东安社区先后有119名党员志愿者与离退休职工结成了“一对一”亲情对子,党旗红,民心融,让党员的先进性在“家门口”充分体现,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