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10:00,淄博信息工程学校,记者见到了校长郭庆,一幅绝美却又奋斗的画卷随之展开。
2010年6月之前,西藏对郭庆来说,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只是因其神秘的绝美风景,因其浓郁的宗教氛围……令人充满了某种期待——那是探险者的乐园,是朝圣者的圣地,是旅游者的天堂,是艺术家的伊甸园。每个人都在心中构筑自己的西藏印象,直到他真正的走进西藏,融入昂仁。
不住呻吟中熬过痛苦一夜
2010年6月,郭庆成为淄博市第六批援藏干部的一员,以西藏昂仁县教体局局长的身份加入到为西藏的稳定、繁荣、发展而奋斗的团队中来。
当飞机徐徐滑落在西藏贡嘎机场时,那蓝得几近透明的天空就这样自然而然地闯进了郭庆的视野,他将为之奋斗三年的地方以这样的方式来迎接他们的到来,使大家再也无法拒绝窗外的蓝天白云,贫瘠如刀刻一般的山脉与江水蜿蜒并行,显现出一种高原特有的苍凉之美。
离开机场,车队一路西行,小路两旁尽是荒芜干枯的草甸,光秃秃的山峦一个连着一个延至天边。郭庆说,汽车在这片人迹罕至的荒原上艰难行进,偶尔会遇见一两个挎着小书包的藏民,远远见到他们就停下招手,黑呼呼的脸上裂起纯朴羞涩的笑容,“偶尔也能听到几声高亢激越的歌声,将心中的寂寞喊上云端。”
只有短短的时间,大家就都深深领教了高寒缺氧带来的胸闷气短、头痛欲裂的滋味。
一时间,红景天、高原宁全都派上了用场,难受得连饭都吃不下,当晚强烈的高原反应阵阵袭来,大家把身体重重地摔在床上,不断地告诫自己:多喝水,多休息,慢慢适应就好了,就这样在不住的呻吟中熬过痛苦的一夜。
心寄未来 建设藏地师资
教育决定着藏地的未来,中小学教师的水平则体现着藏地基础教育所能达到的高度。
在地广人稀、生活艰苦的高原上,基础教育仍是地区发展的软肋,如同一棵孱弱的幼苗,需要更多的关爱扶持。眼看着昂仁县中小学教师受限于客观条件,教学上不得不“闭门造车”,缺乏提升专业技能的渠道,影响了教学能力的提高。
郭庆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他为此多方奔走,多次积极牵头为县里的教师们争取区内外培训名额、拓宽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之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有100余名教师走出自家校门,参加各层次培训,通过与专家、同行们的交流,开阔了教育视野。
同时,他致力于建设联通高原与内地的教育桥梁,组织了16名校长及骨干教师远赴淄博挂职培训,与张店区14所中小学签订了友好学校协议。他的一系列努力,为昂仁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阵阵清新之风。
尽心尽责 无怨无悔
一位老援藏干部曾这样说:“选择了西藏,就是选择牺牲,选择坚强,选择奉献。”
进藏一个月的时间,郭庆先后走访了昂仁县17个乡镇的24所学校,从小学到中学,从农区到牧区,艰苦跋涉行程3千多公里。设备简陋条件差,距离过远风沙多,昼夜温差跨度大。几乎是天天和连绵荒芜的群山以及胸闷气短、头痛欲裂的高原反应打交道,巨大落差的工作氛围、生活环境,使他深深地感到援藏工作和生活的不易。
庆幸的是,这是一个团结奋进、勇于担当的团队。
带队白书记多次组织援藏干部们交流、谈心,并叮嘱大家:“要做昂仁人,说昂仁话,办昂仁事;只有特殊的环境,没有特殊的干部。援藏干部也是西藏干部队伍中的一分子,理所应当要为当地群众尽自己的努力办几件自己能办的事情,才对得起昂仁淳朴、勤劳、善良的百姓,才对得起组织对自己的信任。”
对于昂仁教育,郭庆狠抓基础教育工作不放手。
两年多来,先后出台了《昂仁县教育督导评估体系》、《昂仁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控辍保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并推行了中小学生“三包”经费公示制度,切实加强教育“两基”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据统计,截至2012年7月,全县初中入学率达到97.34%,巩固率达到97%。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3%,巩固率达到99%。
另外,他们加大了学校基建项目的投入,新建昂仁县实验幼儿园兼昂仁县幼师培训基地,并投入150万元作为新建昂仁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配套资金。
援藏是这辈子最激情的一件事
有人说过:西藏是一个你去之前向往,走的时候舍不得,一旦离开就立刻会想念的地方。让郭庆最有感触的是,到了西藏工作,才真正理解艰苦和寂寞的深刻内涵,才体会忍耐和奉献的真实意义,可“援藏,是我这一辈子做的最有激情的一件事”。为此,他专门写了一段话,和大家分享。
雪山脚下 格桑花开
我会记得日喀则的阳光、圣洁的雪山、威严肃穆的布达拉宫、虔诚的喇嘛和那神秘的藏传佛教。
我会记得这个皑皑的白雪,荒芜的高山,漫天的黄沙,缺氧的高原和人烟稀少的土地。
我会记得面对这样一个亘古只有风雪雷雹的高天厚土的孤独和寂寞,而我更相信:只有经历和挑战,才能让我更加成熟。
我会记得高寒缺氧带来的胸闷气短、头痛欲裂和彻夜失眠的滋味。
我会记得在藏民们淳朴憨厚的笑容和写满沧桑的眼中看到了他们对于孩子未来的渴望。
我会记得每次打球、散步、听歌、看书、写随笔、与家人通电话的挂念和惆怅。
我会记得共同奋战结下的一段段厚重的友情。
我会记得各级组织领导的关怀指导,昂仁群众的真情厚爱,父母妻儿的理解支持。
我会记得这个被许多人称为“童话”和“天堂”的地方,惊艳却也恶劣的结着黑冰、开着雪莲花的高原深处。
一次援藏,一生情结。三年,不过是历史的一瞬,却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珍藏的一页。
高山厚土赤子心,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乐于奉献、勇于承担的精神。
在雪山脚下,在格桑花盛开的高原,这个属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传奇,将被一颗颗赤子心灵用自己的“热心”“爱心”“真心”不渝地传承下去。我们期待用我们的青春、智慧和力量,换来处处格桑花开的西藏。
援藏再苦,我无怨无悔。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敏 通讯员 刘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