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申遗专家肖时珍介绍:世界遗产凝结了大自然亿万年的神奇造化和人类文明几千年的丰厚积淀,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申报世界遗产是国家行为,关乎国家利益、国家荣誉,党中央高度重视遗产申报与保护,强调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工作,于2016年10月启动,作为系列遗产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涵盖黄(渤)海地区16个保护地,山东仅有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为第二期申报的提名地之一。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申报,第二期将在2023年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接受审议。
东营市全力推进申遗工作,成立申遗专班,开展环境整治、湿地保护工程等,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生态学专家和自然遗产申报专家,合力攻关。5月23日,申遗工作专家组抵达东营,对然保护区开展摸底调查,并召开座谈会。
自然保护区下设三个管理站,保存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为34种13万只鸻鹬类水鸟提供迁徙停歇地和能量补给站。管理机制、展示中心、监测体系等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同时申遗工作面临着石油开采、外来物种入侵等威胁和挑战。下一步,自然保护区将结合保护地整合优化、综合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工程开展等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各阶段的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