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淄博第四批援藏干部工作组副领队、淄博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徐俊国
从圣城拉萨到中国海拔最高的城市日喀则,再到雪域明珠昂仁。
2004年6月5日,淄博第四批援藏干部肩负着淄博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重托,奔赴西藏这片神秘、神奇、神圣的创业热土,开始了三年一千多个日夜艰苦拼搏、激情奉献的奋斗历程。
“宣传援藏干部,最应该宣传的是一种精神,我们第四批援藏干部是一个铁的团队,团队的凝聚力非常强。”
近日,本报记者通过专访淄博第四批援藏干部工作组副领队徐俊国,以期还原曾经那个“铁血”团队在援藏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徐俊国在向记者讲述自己的援藏经历。
政府与市场援藏相结合的新路
“往事历历在目,三年的援藏经历仿佛仍在眼前,坚持‘快乐援藏’‘激情援藏’‘可持续援藏’是当年我们的工作理念。”
5月21日上午,淄博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徐俊国在回忆当年的援藏经历时,未经思索,脱口便说出了淄博第四批援藏干部工作组的工作理念。
“风沙硬作风更硬,海拔高目标更高,这是我们秉承的工作作风。”
徐俊国说,以上工作理念和工作作风均是时任昂仁县委书记王咏通过充分地调研总结提出的,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团队才在雪域高原创造了出色的工作成绩,树立了淄博援藏干部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良好形象。”
从2004年到2007年,徐俊国在昂仁县工作了3年,任昂仁县委副书记,主要分管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和县委办公室,期间还分管过政法和教育工作。
徐俊国回忆说,高原反应几乎是所有援藏干部都无法克服的生理困难,而它给自己带来的最大伤害是记忆力的减退。
“由于分管的工作较多,受高原反应影响,进藏后我便习惯了随身带一个小本子,专门用于记录人名和相关工作,因为很多时候,仅仅是转个身的工夫,前面的事便怎么也记不起来了。”
徐俊国说,淄博对口支援的昂仁县是日喀则西部的农牧大县,所辖的17个乡镇有11个为牧业乡镇。起初,援藏干部们曾浅显地认为只要多养牛、多养羊便可以帮助牧民脱贫致富,但现实中,由于当地草场的承载能力有限,过度饲养不仅无法实现牧民增收,还会对草场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通过不断地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淄博第四批援藏干部迅速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立足县情、创新创业,提出了“结构调整、项目拉动、招商引资、旅游带动”四大工作重点,为此后科学制定昂仁县发展的整体思路和工作举措奠定了坚实基础。
徐俊国介绍说,在发展思路上,他们始终将“城镇开发”作为工作重点,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广泛吸收社会投资,实现国家、援藏、社会在城镇建设上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极大改善了昂仁县的基础设施状况,开创了一条政府与市场援藏相结合的新路子。
四大办事处打造“昂仁品牌”
“宣传援藏干部,最应该宣传的是一种精神,我们第四批援藏干部是一个铁的团队,团队的凝聚力非常强。”
徐俊国回忆说,在淄博第四批援藏干部任职昂仁县期间,当地的招商引资工作有了历史性突破,这与他们创新发展思路,搭建招商引资平台的做法密不可分。
“从经济学角度看,有差距就有合作的空间,差距越大合作的空间也就越大。昂仁县要实现快速发展,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找与内地特别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契合点。即使暂时招不来商、引不来资,也应该先将昂仁县的资源优势、巨大商机宣传出去、推介出去,吸引人们来看、来玩、来考察,有了人气,必将引来商机。”
考虑到很多投资人没有到过西藏,从心理上对高原反应存在恐惧,徐俊国与同事们因而提出了“认真对待”“科学对待”的口号,帮助各地客商消除对高原反应的心理顾虑。
“大家各显神通,通过不同渠道邀请客商来昂仁县做客,在援藏的三年间,我们先后设立了昂仁驻成都、驻拉萨、驻林芝、驻淄博四大办事处用以吸引客商,这在树立形象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打造出了人所共知的‘昂仁品牌’。”
徐俊国坦言,自己已记不清有多少鲁藏两地的领导、朋友、企业家在昂仁县住过专门用以招待贵宾的“小别墅”,吃过山东菜,喝过扳倒井,唱过《高原红》,但淄博第四批援藏干部火一般的创业热情,却使所有与昂仁有过交集的社会各界朋友间的友谊一直延续至今。
根据淄博第四批援藏干部工作组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07年,一批又一批的客商和各界人士纷至沓来,成为昂仁这座高原小城的特殊景观。三年间,工作组共接待各类赴藏慰问考察团180余个。2006年,完成招商引资协议资金1.3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350万元,淄博第四批援藏干部以超常规的理念、思路和举措开创了援藏工作的新局面。
六所希望小学和首所职业学校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振兴昂仁的希望在教育。”
徐俊国介绍说,援藏期间,淄博第四批援藏干部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设立10万元扶贫助学基金,共援建了六所希望小学,大规模改善了基层教学点的硬件设施,同时,还创办了昂仁县历史上的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争取上级选派300余名青年教师充实到昂仁教育一线,开展“教育管理年”,有力促进了昂仁县基础教育教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4年底,昂仁县顺利完成了‘普六’达标,2006年通过‘扫盲’验收,2007年又如期完成了‘普九’验收。通过淄博第四批援藏干部的不懈努力,昂仁县的教育工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徐俊国回忆说,除此之外,在昂仁县城镇开发方面,还重点实施了检察院、公安局、法院两房建设,县中学三期工程,县城二期给水工程,县城沿街商品房开发,县级干部周转房、大学生公寓、财政周转房、桑桑淄博宾馆、矿泉水厂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总面积达16000平方米,总投资4500万元以上。
“至此,昂仁县县城人口的承载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卡嘎、桑桑两镇的小城镇建设也初具规模,县乡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徐俊国坦言,援藏是国家为促进边疆和谐稳定及各民族团结的重大战略决策,三年的援藏经历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援藏工作和援藏干部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让援藏干部体验到了家的温暖,极大激发了援藏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奉献的豪情壮志。
根据淄博第四批援藏干部工作组提供的数据显示,以2006年为例,昂仁县生产总值达到22421万元,比2005年增长36.7%;固定资产投资28732万元,比2005年增长230%。
此外,据徐俊国介绍,在淄博第四批援藏干部任职昂仁县期间,5名干部的个人捐款累计达到了5.8万元,而这笔被尘封多年的捐款又充分体现了曾经那个“铁血”团队温柔善良的另一面。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姜涛 通讯员 刘金辉)
徐俊国工作照。
徐俊国个人简历
1988.08至1990.11,淄博师专中文系政治辅导员兼团总支书记;
1990.11至1993.08,共青团淄博市委宣传部科员(其间:1990.09至1993.07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函授学习);
1993.09至1997.03,共青团淄博市委权益部副部长;
1997.03至1998.05,共青团淄博市委权益部部长;
1998.05至1998.08,共青团淄博市委常委、权益部部长;
1998.08至2000.01,共青团淄博市委常委、办公室主任;
2000.01至2001.04,共青团淄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01.04至2003.04,共青团淄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助理调研员;
2003.04至2003.09,共青团淄博市委党组成员、秘书长、组织部部长;
2003.09至2004.05,共青团淄博市委党组成员、秘书长;
2004.05至2007.06,共青团淄博市委副书记(援藏)、秘书长、党组成员(2004.06—2007.06任中共昂仁县委副书记);
2007.06至2012.04,淄博市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调研员;
2012.04至2020.04,淄博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2020.04至今,淄博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一级调研员。
招商引资项目签约现场。
淄博第四批援藏干部合影。昂仁县委书记王咏(中),昂仁县委副书记徐俊国(右二),昂仁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白向坊(左二)、昂仁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张成利(左一)、昂仁县城建局局长郑刚(右一)。
徐俊国(左二)在向西藏自治区党委巡视组介绍昂仁秋窝乡的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