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政协委员吴书君:为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建议成立北海经济开发区气象局
北海经济开发区濒临渤海湾西南岸,是气象灾害多发和气候变化敏感区,大风、海雾、强对流、风暴潮、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影响巨大。随着北海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各行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将日益迫切。滨州市政协委员、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书君建议进一步提高滨州市北部沿海地区气象服务能力。
吴书君调查研究说,在目前气象部门管理体制下,北海经济开发区未设立国家级气象机构,没有建立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为北海建设提供的多年气候资料一般是沿用无棣县国家气象观测站资料,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不具备代表性;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北部沿海地区加密气象站稀少,运行中的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为2006年北海未设立前建设的,多年没有设备更新,已经影响了气象探测准确性,同时沿海气象探测资料不足,海上气象监测能力空白,制约了沿海和海上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气象资料的观测和积累将为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定量评价依据,是基础的民生工程。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代表所在区域的天气气候特征,用于积累长期稳定可靠并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的气候观测资料。
由于缺少气象管理机构,北海经济开发区的重大天气决策服务信息、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信息发布为市气象局科室代完成,针对性、及时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危化企业防雷安全监管一直处在缺位状态。随着滨州港及北部产业新城的发展,以上问题将成为制约气象服务开展的瓶颈,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到整个北海经济开发区的安全生产。
吴书君建议,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成立北海经济开发区气象局,明确人员编制和机构性质,承担辖区内的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等工作,为区管委会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履行危化企业防雷安全监管职能。或者根据目前开发区改革意见,在无棣县气象局加挂区气象局牌子,利用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增加人员编制,明确工作职责。在北海开发区核心区域,按国家标准建设气象观测站,建立规范的长序列、连续的气候资料;进一步完善岸基观测,增加海基观测,补充垂直探测,基本建成覆盖涉海区域、天地空三基观测数据互补、业务科研相互支撑的海洋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建立海洋气象业务平台,开发引进客观预报和精细化预报系统,重点开展海上大风、海雾预报技术研发,初步建立精细化海上大风、海雾预报系统,让海洋预报气象服务成为推动北海经济发展的支撑要素和科技力量。
记者 刘萍 报道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 124113外媒:以色列内阁部长儿子在加沙战斗中丧生,内塔尼亚胡出席葬礼
- 215248大皖新闻探访南昌开出2.2亿巨奖彩票店:有彩民买中同一串中奖号码
- 312956美国务卿等官员会见到访的乌克兰代表团
- 412387古特雷斯罕见行动,以色列又“急了”
- 511809联合国真急了
- 611021乌克兰将与美国企业联合生产炮弹
- 78804网传“中学生被同学打成植物人”,亲属最新回应
- 88640中国留学生嫌邻居太吵在美投毒被驱逐回国
- 19654反中乱港分子古思尧被香港警方国安处拘
- 23567“花10万买彩中2.2亿”不用缴税?
- 32764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41499以色列内阁部长儿子阵亡
- 51072古特雷斯罕见行动,以色列又“急了”
- 61034今天开工!黄百铁路建成后将经过这些地
- 7981普京宣布将参加2024年俄罗斯总统选
- 8957联合国真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