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宣布对康美药业作出处罚及禁入决定,决定对康美药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21名责任人员处以90万元至10万元不等罚款,对6名主要责任人采取10年至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与此同时,相关中介机构涉嫌违法违规行为还正在行政调查审理程序中。同时,证监会已将康美药业及相关人员涉嫌犯罪行为移送司法机关。至此,历时一年半多的康美药业300亿元财务造假案尘埃落定。
来源:中国证监会
财务造假,从重处罚
证监会最终认定,2016年至2018年期间,康美药业虚增巨额营业收入,通过伪造、变造大额定期存单等方式虚增货币资金,将不满足会计确认和计量条件工程项目纳入报表,虚增固定资产等。同时,康美药业存在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上述行为致使康美药业披露的相关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
证监会认为,康美药业的有预谋、有组织,长期、系统实施财务欺诈行为,践踏法治,对市场和投资者毫无敬畏之心,严重破坏资本市场健康生态。最终证监会坚持法治原则下从严从重从快对其进行惩处。
昔日市值1300多亿的医药大白马跌落神坛
那么这个昔日的千亿医药大白马是如何一步步跌下神坛的?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一案的始终。
2018年12月28日,康美药业发布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随后,康美药业在2019年4月29日发布了一份《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表示,300亿元货币资金“不翼而飞”。公告显示,由于财务数据出现会计差错,造成2017年营业收入多计入88.98亿元,营业成本多计入76亿元,销售费用少计入5亿元,财务费用少计入2亿元,销售商品多计入102亿元,货币资金多计入299亿元,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多计入3亿元。
紧接着在2019年5月9日,因正中珠江在康美药业审计业务中涉嫌违反证券相关法律法规,证监会向其下发调查通知书,对正中珠江进行立案调查。
2019年5月17日,证监会通报,经过调查已初步查明康美药业披露的2016至2018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涉嫌违反《证券法》第63条等相关规定。证监会列出了康美药业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以及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三大罪状。
最终到昨日,证监会对康美药业做出处罚决定。按照原版的《证券法》相关规定,60万的处罚是有关于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顶格惩处。
康美药业市值仅剩140多亿元
而不管康美药业道歉也好、改正也罢都难逃被“ST”的命运,公司经营业绩也是一蹶不振。此前康美药业所公布的2019年财报和2020年一季报显示,2019年全年,康美药业营收112.63亿元,同比下滑36.07%,公司全年亏损36.48亿元;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1.7亿,同比下滑76.13%,一季度公司仍呈亏损状态,归母净利润为-2.97亿。这个曾经市值最高达到1300多亿的医药大白马被一步步打回原形,截至5月15日上午休盘,ST康美报收于2.82元/股,市值仅剩140亿元人民币。
新《证券法》颁布实施和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
此外,在证监会在此次决定中重申,信息披露制度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石,依法诚信经营是最基本的市场纪律。一些上市企业无视法律和规则,实施财务造假等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恶劣行为,相关中介机构未履职尽责、勤勉从业,严重阻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对此,证监会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用足用好法律赋予的职责,综合运用行政处罚、刑事追责、民事赔偿及诚信记录等追责体系,对财务造假等行为重拳出击。
随着新《证券法》颁布实施和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财务造假等证券违法违规成本将大幅提升,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也将面临投资者民事诉讼索赔,付出更高昂的代价。记者了解到,在今年3月1日实施的新《证券法》中,对违反信息披露相关规定的上市公司的最高惩罚金额由原来的60万元现提高到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