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产业;每一个地方可能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或者优势产业。这些特色产业一旦和扶贫资金牵手,产业项目的发展就有了助力,扶贫资金也派上了用场,贫困户也能顺利脱贫致富。
在莒县桑园镇上疃村的一处樱桃大棚内,种植户费正文正在这里忙活着。2015年通过招商引资,他来到上疃村开始种植樱桃大棚。
“2015年就开始计划林果种植,当时选了大樱桃这个品种,现在我们种植的都是美早、布鲁克斯,都是比较好的品种。”费正文说。
随着种植规模的逐步扩大,费正文的樱桃园地发展得红红火火,并于2018年正式与桑园镇扶贫资金成功“联姻”。
“我们有这方面的种植技术,经济效益也不错,党委政府也是看着我们有效益产生,正好结合起来,利用扶贫资金撮合成这个设施化栽培。”费正文说。
“因为费总这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再说他也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我们通过招商引资让他过来搞大樱桃,帮助我们山区乡镇脱贫。”桑园镇下疃社区书记卢晓东说。
通过土地流转,费正文建起了设施化樱桃大棚40亩,按照投资额的百分之八进行差异化分配,当年贫困户人均收入就提高了280元。在现有大棚的基础上,2020年,费正文又将建起占地24亩的樱桃大棚,继续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助力。
“这也是2020的扶贫项目,在这个大棚西边这一片,大约在24亩,现在正在进行土地整理。”费正文说,争取九月份完工,在十一月底开始栽植树木。
眼下,莒县招贤镇的温室大樱桃也陆续进入成熟期。在位于董家坡村的连体大棚内,满目翠绿的樱桃树上,一颗颗红彤彤的大樱桃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这批樱桃产量高、品相好,比露天樱桃上市早,价格也高,这让种植户单展彬心里乐开了花,“今年产量还行,这一个棚有2000来斤产量没问题,一般在这里卖的比较便宜也四五十一斤,整体效益还可以。”
2011年,单展彬开始种植樱桃,随着樱桃市场前景逐年看好,为了抢占市场先机,他决定将自己的樱桃园逐步发展成樱桃大棚。和费正文一样,单展彬也得到了扶贫资金的支持。
“扶贫资金118万,盖了十个连体大棚。”单展彬说。
同时,扶贫大棚也给周边村民创造了就近打工的机会,在离家门口最近的地方就能挣到钱,收入增加了,日子也越过越甜。
现在,费正文和单展彬的樱桃大棚已经进入采摘期。他们完全不用担心樱桃销售问题,每天光是网络订单都忙不过来。为了能及时发货,工人们早晨5点就得开始采摘,然后经过挑拣、打包,再通过快递销往全国各地。
“就通过朋友圈,很简单,假如说你来采摘,拍个照片发个朋友圈,慢慢地就知道这个樱桃园,我们这里品质好,樱桃口感也好,回头客比较多。”单展彬说,去年买樱桃的人今年还想买,就是这块资源。
可以说,将扶贫资金与当地成熟的产业项目相结合,不仅仅可以提高贫困户的年人均收入,也解决了产业种植资金难的现实问题,推动了产业发展,提高了收益,扶贫资金也实现了良性循环。
“我们如果投资,资金这块是非常困难的,你像我们交扶贫收益,就权当交贷款利息了,甚至比利息还要低一些,按照投资额的百分之八到十,打比方说投资一千万的话,每年就是交收益在80万到90万上,每年一交。”费正文说。
(日照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记者:媛媛 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