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生机盎然。5月10日上午,莒西南珍珠山西大砚疃村的刘纯华文学馆里热闹非凡, 三十余位来自莒县文学界,诗词界的作家、诗人们,带着对文艺创作的憧憬相聚在这里,共同庆祝莒县作家协会、莒县诗词学会刘纯华文学馆创作基地的诞生。
莒地是一个生长文学和文学家的地方,世界第一位文学评论家刘勰和他的文学评论《文心雕龙》就诞生在这里,莒县作家协会主席孟凡金说,莒县作家协会自2009年成立以来,在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市作家协会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政治站位,立足服务大局,精诚团结,奋发有为,至2019年,国家、省、市、县各级会员已发展到192人。《莒州文学》已出刊44期,刊发各类文稿2300多篇(首),750多万字,刊物健康向上,文风朴实,质量不断提升,深受好评。精品佳作精彩纷呈,获奖作品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就有15人出版专著20部,其中10多部作品分别获得了泰山文艺奖、日照文艺奖、刘勰文艺奖等奖项。孟凡金说,作协队伍“五进”、“釆风”及“主题征文”活动常态化。在传播文学知识和创作方面,他们深入开展进机关、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景区为主的群众性公益活动,采取宣讲、座谈、发放宣传资料及书刊等方式,广泛传导文学知识,积累人文资源,激扬了创作活力,取得了显著成就。
莒县诗词学会会长刘庆贺用诗一样的语言抒发感情,他说,时值孟夏,榴花似火,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今天,我们相聚在大砚疃村,为刘纯华文学馆莒县作家协会和莒县诗词学会创作基地举行揭牌仪式,是莒县诗词界的一件盛事!
他说,大砚疃村,山水幽美,人文荟萃,是一处怡人宜居的风水宝地。在这里,留下了珍珠山起义、识字班支前等许多红色印记,留下了一辈辈村民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的扎实脚印,也走出了许多像刘纯华一样情结故乡的知名人士。
刘庆贺说,莒县诗词学会已成立十周年了。在莒县县委宣传部、县文联正确领导下,以唱响主旋律,宣传正能量,讴歌新时代为己任,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积极学习、研究、探寻、挖掘中华诗词内涵和精髓,“认真戴镣铐,努力拓胸襟”,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火热的洪流中散发出灿烂的时代风采,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十年来,诗友们共创作各类诗词4万余首。
刘庆贺欣喜地说,今天,在刘纯华文学馆和莒县作家协会共同举行两个“创作基地”揭牌仪式,真是恰逢其时,恰逢其地,恰逢其人,幸何如之。我们将以这次盛会为契机,继续增强信念,凝聚力量,丰富创作,扩大交流,为建设大强富美,文旅齐盛的新莒县做出应有的贡献。
刘纯华与莒县作家交流书法
周汝惠站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角度对作协和诗词学会在刘纯华文学馆设立创作基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强调传承,弘扬正能量,把优秀的,红色的文明代代相传下去。
刘纯华文学馆所在的刘官庄镇镇长张扬代表党委政府致欢迎词,他对作家协会,诗词学会在刘纯华文学馆设置创作基地表示了诚挚的欢迎,一张文化兴镇,工业强镇的蓝图已经铺开。
刘纯华,莒县刘官庄镇大砚疃村人,先后创作出版了《沂蒙人》《羲之传人》《抗敌自卫团》《大海托起的太阳》《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和《沂蒙利剑》《沂蒙独立营》《识字班》三部曲等多部著作,为弘扬沂蒙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发扬优良传统,凝聚人民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来源:《中国名人名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