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得把脚印烙在田地里,发掘有普遍性的‘三农’问题。”面对乡村振兴带来的农村大发展,杨大姐高兴;面对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她也在用心琢磨。跳出一村一地的局限,用全国人大代表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撰写议案建议,折射出基层人大代表参政议政水平正不断提高。(5月8日 《人民日报》)
党员干部从群众中来,自然要到群众中去。尤其是当前我们处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在切实维护和稳定好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同时,站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去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为实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而不懈奋斗。
服务群众要树立“民生意识”。服务群众,是党员领导干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做好民生工作的必要之举。党员干部要有服务群众的意识,时刻想着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需,要有真抓实干的作风,要深入群众生活,做群众生活的“药瓶子”为群众的困难“开方子”。
服务群众要提升“民生能力”。服务群众的效果,是党员干部工作水平的直接体现。抓好服务群众的工作,有了意识还不够,还应该有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组织领导能力,从而促进党员干部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服务群众要落实到“最后一公里”。民生问题是不容许留尾巴的,这是我们要求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服务群众的原因。党员干部应坚持民生工作“最后一公里”的理念,让便民、利民、惠民落实到“最后一公里”;把为群众安宁生活保驾护航到“最后一公里”;加强扶贫帮困,为边远地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实际困难落实到“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看得见效果、感受地到变化。(庄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