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下午,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下元一村村民相明霞提着两袋垃圾走出家门口,笑着说“这袋进红桶,这袋去绿桶。”这是该村自4月17日正式实行垃圾分类以来,村民每天必修课的一个缩影。
“搞好垃圾分类,造福整个社会。想要把垃圾分类做好,村民源头的分类是关键。”下元一村党支部书记黄庆林介绍。据悉,早在2019年年初,该村就为每户免费发放了“垃圾分类垃圾桶”,倡导村民垃圾分类的新时尚。作为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山东省宜居村庄,下元一村有着村民对垃圾分类认可度高,对清新秀美的村居生活环境渴望值高的基础优势,下元一村也成为2020年涛雒镇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首村。
在下元一村正式实行垃圾分类工作之前,日照市环卫集团就提前介入,从垃圾沤肥池的选址建设,再到村民的垃圾分类操作常识培训指导和垃圾投放的现场督导,并在村两公里之外的地方,新建了6格垃圾沤肥池,每格池子约10立方米。“可回收物就是能卖钱的,易腐烂物就是可以堆肥的,砖瓦石块等不能堆肥又不能焚烧的就是回填垃圾……垃圾分类正式实行后,市环卫集团安排技术人员与村居保洁员一起分类收集了7天,主要是现场督导做好垃圾分类。同时,也手把手教给村民如何区分可堆肥垃圾和其它垃圾。”日照市环卫集团涛雒镇项目部工作人员王建华介绍,到第4天时,村民的垃圾分类正确率就超过了九成。
下元一村共有5名保洁员,每天下午5时30分,按照划分好的区域,驾驶电动收运车,收集垃圾。清运车上有红色和绿色的收集桶,绿色垃圾桶回收可堆肥、能腐烂的生活垃圾,红色垃圾桶则是收集包括有害、厨余垃圾在内的其它垃圾。
保洁员收集后的可堆肥垃圾,倒进垃圾沤肥池内,并将按照要求进行覆盖处理,约三个月之后,就会堆制成有机肥还田。将来,下元一村将统一用作绿化植物堆肥。而其它垃圾,则被倒进铁皮垃圾箱,定期拉走用作焚烧发电,残留用来制作砖块。收集到的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闭环。下元一村共有220户村民,每天产生分类垃圾约0.3吨,其中约有一半为可堆肥垃圾。生活垃圾有了新去处,也有了新用途,村民的生活环境也更好了。
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涛雒镇就在大草坡和小草坡两个村率先推行了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得到了村民的积极配合,极大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下元一村再次吹响了“垃圾分类”进村的号角。今年,涛雒镇将在全镇40个村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全力推动精致城镇建设。
闪电新闻记者 刘九省 日照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