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坚持稳中求进、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努力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总结经验,继往开来,即日起,清风菏泽刊发“正风肃纪反腐”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当前依然有群众反映你局存在‘门难进、脸难看’的问题,请问在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你们将采取什么具体措施?”会场内,市纪委委员的提问直击要害、针针见血,被询问的市直部门负责人直面问题、认真作答。
这是2019年市直部门单位党组(党委)负责人向市纪委全会述责述廉会议的一个镜头。
作为试点单位,我市述责述廉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已成为盯住关键少数,强化党内监督,压紧压实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发挥纪委专责监督作用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一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做深做实监督第一职责,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格执纪执法,精准有效问责,有力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抓早抓小 做实日常监督
“针对扶贫项目责任人工作不力,导致项目没有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整改,造成不良影响问题,经研究……”2019年6月12日,定陶区纪委就6起扶贫领域工作不力问题责令王某某、刘某某等镇村干部9人写出深刻检查,并在全区通报。
从小处着眼、细节入手,把实践“第一种形态”的要求贯穿于日常监督工作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约谈函询、通报批评等方式开展教育提醒,让监督触角不断向前延伸,切实把苗头性倾向性违纪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2019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处理8243人次,其中第一、二种形态人次数量占比达90.8%,开展谈话函询702件次,有效防止干部由小错酿成大错、由违纪变成违法。
“在监督中运用好‘第一种形态’,突出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和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把功夫下在筑牢‘第一道防线’上,坚持关口前移、防患未然,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市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主任宋若铭表示。
坚持“探头”前置 完善派驻监督
日前,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一纪检监察组集中两周时间对各驻在单位开展财务专项检查。通过查阅账本和有关会议记录、与相关人员座谈等方式,对2018年以来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共发现财务方面问题31个,及时向相关单位反馈,督促整改落实。
一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化派驻机构改革,积极探索建立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的体制机制,真正树立“派”的权威,发挥“驻”的优势。
曹县纪委监委主动加强与被监督部门的衔接沟通,自觉把监督融入被监督单位的日常工作,提升派驻监督的时效性、精准度。2019年,8个派驻纪检监察组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排查出104个县直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问题98个,目前已整改完成94个。
坚持“探头”前置,全面掌握被监督单位重要工作进展,以“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和工作责任落实为重点,动态掌握被监督单位存在问题和廉政风险点,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廉政谈话、警示教育等监督措施,补齐监督短板,提升监督效果。2019年,市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共参加被监督单位党委(党组)召开的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等专题会议713次,提出意见建议814条。
坚持以督促改 提升监督质效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针对监督执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深挖背后的普遍性、规律性“病灶”,并对症下药,提出有针对性的纪检监察建议,既督促党员干部正确用权,又推动相关单位堵塞漏洞、建章立制,提升监督质效,放大监督效应。
去年9月,市纪委监委制定专项监督检查方案,组织各监督检查室和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对全市11个县区和53个市直部门开展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情况集中监督检查。发现问题25条,均现场予以反馈整改。
利用电视问政栏目,督促市直职能部门及县区党委政府采取有效举措,深入整改落实,以实际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截至2019年底,依据问政栏目督促整改问题57个,查处典型问题3起,处理4人。
对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力的从严问责追究,以精准问责倒逼责任落实,让监督“长牙”“带电”。2019年,全市共开展党内问责162起,问责党组织53个、党的领导干部149人,纪律处分64人,分22批通报党内问责问题25起,通报党组织15个、党的领导干部16人,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
“工作中,我们坚持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把监督寓于日常、严在经常,不断创新方式,聚拢合力,提升效能。”市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孔令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