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也是基层党组织提升服务群众能力的追求。
近日,本报记者在淄川区岭子镇采访发现,这里推行的街长积分制为群众参与农村治理搭建了新的平台,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农村治理中去。成为践行群众路线,进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有益探索。也成为完善多元化社会矛盾预防化解体系,构建信息化智慧治理体系的一项创新举措。
记者 孙银峰 王兆杰 蒲忠宁
一村24个“长” 贡献治村大力量
4月20日,一场春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行走在淄川区岭子镇王家村的大街小巷内,花香扑面而来。道路两侧居民家门口几乎都摆放着鲜花,街心广场上,嬉戏的孩子们快乐奔跑着,一派温馨景象。
这样的场景在王家村仁寿街街长邓永山看来,此前根本无法想象,此刻甚为享受。在农村且不说门口摆放鲜花,能把房前门后的垃圾堆、柴火堆清理干净就不错了。可是“街长积分制”推行以来,这个事真就变成了现实。3月11日,王家村首任街长动员会议暨“柴火换鲜花”活动启动,很快堆在犄角旮旯、平屋顶上的的柴火、烂木头、旧家具被村民清理出来,换回了一盆盆鲜花。“大家都从中受益了,再也不能做回从前了!”
“街长积分制”是什么,有什么样的魔力?岭子镇党委委员高健说,街长积分制是岭子镇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的一项探索。每个村以自然街道为基础,30-50户居民划分为一个街区,每个街区推选出1名街长1-2名副街长,负责管理和服务整个街区。对于每个街区的工作实行量化积分制,每月考核一次,考核结果在村内进行公布,获评优秀街区的对所属街区所有住户进行奖励。“这是志愿服务模式在岭子镇农村土壤上的新发展,街长都是志愿服务。通过乡土间的荣誉感来激励他们,再通过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获得感来促进工作。”
当天,王家村村民孙运国拿着100分美家超市积分卡来到村里的“美家超市”兑换一桶洗衣液。孙运国喜滋滋地说:“这个事不孬,真不孬!这是我们这个街区通过打扫卫生,邻里关系和谐换来的!人无我有的感觉可不是钱买来的。”
王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怀波告诉记者,岭子镇街长积分制实施以来,王家村划分了10个街区,设立了10名街长14名副街长,一个街区按照30-50户的规模进行划分。“街长都是从街区内推选出来的,有了街长后,村里的很多事务就很容易落实了。今年清明节为了减少群众焚烧纸钱,组织了鲜花换纸钱活动,8:00我在微信群里下通知,不到10:00全村都来村委兑换完毕。充分发挥了街长的作用,在全村事务管理中贡献了大力量。
王家村和谐街一角,街长上牌既是责任又亮身份。
拆违老大难 有了好处方
“街长积分制是一个很好创新尝试,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一个有益补充。从我们村情况来看,推选出了正副8个街长,参与村庄治理,取得很好效果。比如祥瑞街区以前是脏乱差,现在治理的井井有条。街长与街区群众一起进行房前屋后的垃圾清理、栽种绿化苗木。这样村‘两委’就有了更多精力,投入到村庄治理中,一方面提升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对于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处理都是很有帮助的。”4月2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岭子镇下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克江说。
4月12日下店村获得优秀街区表彰的村民签字领取奖励。
他告诉记者,村里的街长都是志愿服务群众的热心人,以女同志居多,这与农村的现状是相吻合的,直接调动了她们的积极性,也赋予了她们责任感和舞台。作为一个有着146户382人的村,调动起8名街长的积极性,可以说社会动员能力极大增强。
记者在下店村委会门口看到了该村街长积分制的公示牌,清晰展现了每个街区的得分。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公示牌上不仅有着积分,还有很多其他内涵。今后党群联系点、学习强国理论学习点、文明实践点、环境卫生考核等工作都可以植入其中。
拆违工作一直是群众工作的“老大难”,农村更是如此。可是在岭子镇因为有了街长制的辅助,让这项工作变得简单了很多。大口村是一个有着1322口人的大村,村庄的东西跨度超过900米,多年来在道路两侧建房已经成为一个陋习。“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沿街住户建了车库,这也为拆除违建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不过在村内各街长的协助下,十天时间拆除了68处违建,多数都是车库。并且没有一户上访投诉,所有拆除都是自愿完成。”大口村副书记吕明旺说。
在吕明旺看来,这是完全顺应群众需求的一次尝试。群众工作真正到位,群众需求真正了解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
岭子镇俊岭农业生态园。
群众从“看客”变“干客”做“主人”
街长积分制运行一个月来,效果明显。
记者在岭子镇采访了首批试点的10个村庄主要负责人,所有人都对这项工作交口称赞。有了街长后,村里的工作更容易落实了,真正实现了网格化管理。
岭子镇党委书记常忠告诉记者,近年来农村对于政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甚至连环境大提升大整治这样的工作也在等靠要。在其背后一方面有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入推进的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群众参与集体事务的平台缺失了,参与村庄日常管理的机制也缺失了,越来越多老百姓成了村庄治理的“看客”。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农村治理中,缺少了群众,那党的工作一定要受到影响。
基于这样的思考,他们希望尽最大可能找回群众,让群众充分参与村庄治理和服务。通过实践探索,街长积分制在环境卫生、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实践、脱贫攻坚、信访维稳等事务中都发挥了良好作用。今年上半年将在全镇29个村普及这一模式。常忠说,将一个村庄划分为若干个治理单元,这与原来的生产队模式有着本质区别,更不是回到那样的管理模式中去。而是新时期充分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让群众从“看客”变成“干客”做回“主人”,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群众真正成为农村社会治理的“主力军”。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这样的尝试还带有典型的绩效考核的特点。“随着农村集体收入的改善,各村都形成了村民福利发放制度。以前都是基于均衡配置进行考量,按照人口进行平均分配,并没有发挥出绩效的作用。通过量化积分,则是以数据的形式,展现街区工作,展现每一户家庭对村庄治理和服务的贡献度。由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才是真正公平。既要让群众共享村庄发展成果,也要让群众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中分享村庄治理的红利。”常忠说。